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培训 > 正文

国培初中安庆语文3班⊙《学习简报》第11期(纯文本)
2011-03-15 15:17:58   来源:    点击:

学习简报(线下研修专辑)(有修改)安庆语文3班第8组主办2011年1月12日第11期主编:杨善根编辑:3班第9组全体成员 & 61521;本期导航

学习简报(线下研修专辑)(有修改)
安庆语文3班第8组主办2011年1月12日
第11期
主编:杨善根
编辑:3班第9组全体成员      

本期导航
☆线下研讨:学习温总理讲话专辑
☆岗位实践研修:集体同备一节课
◇辅备人教学设计……杜正文 郑爱霞
郑宗水 查显文
◇主备人教学设计……………………杨善根
◇主备人说课…………………………杨善根
◇主备人教后反思……………………杨善根
◇研修活动评价综述…………3班第9组
☆心得体会:线下研修与学习小结
◇讲话感言
1、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3班第9组
2、安于艰危,乐于奉献——学习温总理讲话心得……汪光彩
3、学习温家宝总理讲话的心得体会……………………朱  凡
4、学习温总理讲话“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有感………朱利贞
◇教学感悟
5、巧妙地实施教师的自控,调控课堂氛围………………胡  艳
◇国培小结
6、国培有感………………………………………………汪孔楼
7、国培小结………………………………………………彭云枝
8、国培学习心得体会……………………………………朱  凡
9、国培小结………………………………………………朱利贞

※※※※※※※※※※※※※※※※※※※※※※※※※※※※※※※※※※※※※※※※※※※※※※※※※※※※

■线下研讨:学习温总理讲话专辑

“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线下研讨(交流)活动记录单

时间:2010年12月26日
地点:黄尾中心学校会议室
组别:安庆3班第9组
召集人:杨善根
记录人:郑宗水
参与人(签到):杨善根 郑宗水 杜正文 胡美生 项全如 査显文 朱  凡   朱利贞 陈海平 倪向东 王传杰 胡  艳 汪光彩 汪孔楼 彭云枝
过程记录:
王传杰:今年的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说,加强农村教育,关系到教育事业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热切期盼办好教育。我是农民的孩子,在边远的农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我们一定要党的领导下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让农村所有孩子都能够上学,都能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
朱  凡:农村教育由于教师待遇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的基础设施又相对薄弱,使农村教育大大落后于现在的城市教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振兴乡村教育是每一个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温总理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的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乡村孩子上好学,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从历史责任、使命的高度,积极作为,甘守清平,扎根乡村教育,乐于奉献,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不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不负生我们养我们的父老乡亲。
杨善根:为了乡村孩子上好学,我们做农村教师的就要当好农村教师。要当好农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每个人都需要爱,而教师的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我们要爱每一个学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栋梁之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深情地对同事们说过:“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次都可以让自己选择职业,那么我将一百次选择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也道出我的心声,我要把温总理对教师的希望当成我追求的目标,用一块黑板装下整个世界,用一支粉笔写尽一生的风华。
胡美生:做为一名青年教师,和老前辈们相比,我实在是微不足道,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有累累的教学硕果,但我和他们一样拥有一颗火热的心!教育中的点滴,使我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更加明晰的认识:理想中的教师不必有天神的博爱,但要有慈母严父般的伟岸;理想中的教师不必有亲人的慷慨,但要给学生以心灵的抚慰。理想中的教师,是学生痛苦失意时的亲切问候;理想中的教师,是学生处在荆棘丛中时那猎猎的刀镰。
彭云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我们教师要为人师表,衣着得体,语言健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郑宗水:温家宝总理还在讲话中指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键是中小学教师。从事农村教育,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还能够增长才干。我们应当把从事农村教育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远大理想。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农村的教育会越办越好。我们在教学中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做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
杜正文:以前,我曾为自己身在农村而感到不平,认为各方面处处都没有城市的条件好,待遇也差。学习了温总理的讲话后,我的心胸一下子开阔了不少。是啊,在哪里教学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城市和农村是一样的,现在我感到在农村教学而感到更光荣。我要在各个面努力提升自己。
汪光彩:当前学生难教,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小孩无人看管,自由散漫。在教学中,我一直视学生为平等的合作者,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査显文:教师要业务过硬,因此要严谨治学,不断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新观念,提高教科研水平。
倪向东:加强教师团队协作,有利于教师队伍的长征,翰文学校是一所大学校,师生人数多。所以我在教学中一定要虚心学习,关心集体,共同提高。
胡  艳:学完温总理的讲话,我内心十分的激动,因为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明白教育对于农村的重要性。加强教育是必需的,加强农村教育是更重要的。学习了温总理的讲话后,我感到在农村教学很光荣。我要从思想上要正确对待教育问题,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从技能上,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部分发言通过QQ传过来转录整理。)

※※※※※※※※※※※※※※※※※※※※※※※※※※※※※※※※※※※※※※※※※※※※※※※※※※※※

■线下研讨:集体“同备一节课”专辑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
◆黄尾中心学校  杜正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领悟课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关注人生,积极进取。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词语和重要语句的表达力,深化对人生的思考。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预习作业:
1、生字
宗璞()藤萝()迸溅()沉淀()花苞()穗()绽()开
依傍()伶仃()酒酿()盘虬()卧龙花舱()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2、作者简介
宗璞出生与1928年,祖籍河南南阳。她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大部分时间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而后从事英国文学的专门研究,主要作品有《红豆》《三生石》《丁香结》《南渡记》等。文笔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新课学习
一、导入
二、整体把握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2、这篇课文以“我”对的感情为线索,按的顺序层层深入,表达主旨的。
赏花
惜花
思花
三、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究了文章的语言魅力,从课文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赏析。
思考: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3、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好处?
4、观察两幅图,第一副图是盛开茂盛的紫藤萝,第2幅是花谢后的藤萝。从图片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分析第8段和第9段)
5、作者最后由花的勃勃生机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6、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7、课文开头说“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结尾的时候说:“”在这淡淡的紫色的光辉和紫色的芳香中,我不由加快了脚步”说说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又为何加快了脚步?
四、作业
请你课外欣赏每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如向日葵、爬上虎、白杨树。牵牛花)
五、教后记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
◆黄尾中心学校  郑爱霞◆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二、阅读
1、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Δ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③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三、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二、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b.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c.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3、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紫藤萝瀑布》教案
◆黄尾中心学校  郑宗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学习,感受紫藤萝花的繁盛与美好,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恒。
2.在美的意境中,品味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体验和陶冶美的情感,学习美的表达。
3.努力学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培养自我砥砺的积极情怀。
教学重点:
见“教学目标”1。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恒。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欣赏,情境导入
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美丽的紫藤萝”图片,并出示看图说话要求——
“望着这一树深深浅浅的流水瀑布般的紫藤萝,你的心中一定涌起许多起伏的波澜……请发挥联想,尽情尽意畅谈一番!”
意在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其进入课文学习的意境之中。
二、诵读学习,三步教学
(一)专心听读——理清思路
出示“听读思考题”——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是为什么?
2.驻足赏花,引发了“我”对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不幸回忆,这其中包含着“我”怎样的感情?
3.“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又是为什么?
播放优美的配乐课文朗读材料,使学生带着思考题,在优美的听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完成对“思考题4”的理解——
4.“赏花——忆花——悟花”是作者构思本文的思路,请分别找出各部分相应的文字段落,并说说“我”悟出了什么。
(二)细心研读——品味文意
出示“研读讨论题”——
1.“这样盛的紫藤萝”,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说“我”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2.爱花不一定要摘花。“伫立凝望”紫藤萝瀑布时,“我”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你又是如何理解这种感受的?
3.“我”在“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的香气中,联想到十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不幸命运,你能理解“我”那时的心情吗?
4.紫藤萝彼时的衰、今天的盛,引发了“我”心中的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感悟的?
研读方法:分组讨论,各组重点承担一个讨论题,之后彼此交流,合作完成对课文内容、尤其对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理解,并感悟生命的永恒。之后,请一同学对本文内容作出总结。
(三)倾心美读,交流感受
在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后,展示“美读交流点”——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从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请从文中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句段,美美地品读,并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借助美读的方式,读出对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哲思的品味和理解,并作交流,最终形成对课文美的体验。
三、深化练习,小试锋芒
展示深化练习“试一试”——
试一试:
左图是课文插图。请结合课文内容,为它配上一句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根据课文插图内容,学生可结合文意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炼相关词句作为答案。要求词句与内容相吻合。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赏花——爱花
忆花——惜花美
悟花——赞花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
◆头陀中心学校  査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情感目标
感悟生命的永恒。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欣赏过紫藤萝的美丽,讨论过美丽的东西被愚氓毁灭的痛楚。今天我们又来欣赏藤萝之美,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短文就是谈生命问题,读后必将加深对生命意识的领悟的。
二、指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背景,释题。
“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三、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目标3)
作者如何在花瀑前,将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宁静.感悟生命的永恒的,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
要求: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3.文中从欣赏紫藤萝写到回忆紫藤萝,再思索到人生。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讨论、交流、明确:
迸溅 虬 酿
四、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抓住描写对象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目标2)
1.文章的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丽,也引出下文,照应结尾。
2.从第2节开始,作者开始正面描写紫藤花了,描绘非常形象、优美,同学们读2、3、4、5、6节,要求读顺畅。读后:
①按顺序说说描写的对象。
②说说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同学交流后,教师讲述:
五、独立分析、评论第二段。
下面的“忆花”部分,请同学们自己欣赏、分析.赏析时要注意:
弄清描写顺序、角度、语言,重点分析一两个精彩的句子,谈体会。
学生发表意见后,点拨:
作者在这段中依次写了“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作者是从自己品花的习惯说起,从“不摘花”而“凝望”,品味心灵的感受。
花瀑在心上“流过”,实为作者在心灵中感受花瀑的精神内涵.由于花爆表现出的生命力使她一点一点的从对小弟的病的焦虑、悲痛中平静下来,这花不仅色彩、它的芳香也似乎是浅色,将作者笼罩在宁静的喜悦中,于是自然忆起旧日的紫藤萝,再目睹今日的紫藤萝,更深刻地感到随人世变迁的受苦受难的紫藤萝在历尽劫难后的勃勃生机,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经历劫难后对生命的认识。
六、阅读第三段,思考回答:
这段的主要内容和表露的感情。
这段的写作特点。
教师点拨:
文章在这段点明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原来使紫藤花如此美丽而繁盛的“仙露琼浆”就是“生命的酒酿”。读这段,我们要体会到人开如花,劫难总要被幸福战胜,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不快。只要加快脚步,鼓足生命的勇气前进,你便会是那灿烂瀑布中的一朵浪花。结尾句深化了主旨,又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七、学生诵读全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写紫藤萝的生机勃勃,实为歌颂生命。这种托物喻理的文章就是将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具体的浅显的常见的物中。因为它具体,可使读者感知,因为它浅显,最易为读者了解。
写托物喻理的文章首先要选准物,显示物与理之间的联系。如本课作者抓住紫藤萝的盛开这么一件小事,将它和十年动乱那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从而使小题材具有了深刻而广阔的社会意义,抒发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感慨。
八、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
九、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略)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主备人  黄尾中心学校  杨善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
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能力目标
1、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2、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情感目标
1、心理目标
①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②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
③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2、德育目标情感渗透
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感知全文,提炼主旨。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3、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揣摩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教学方法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发现点拨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诵读品味法,创造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
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四、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
1、揣摩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②中心——生命的永恒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抓住重要语句: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
3、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
4、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①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②、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五、再读课文(精读)
1、指导精读,揣摩语句。
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
2、讨论
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六、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七、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
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
八、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九、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熟读课文。
3、课外练笔(见上作文)。
附:
板书设计(学生边说边多媒体显示)
紫藤萝瀑布
(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生的喜悦比喻
(2)形:像一条瀑布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拟人彼此推着挤着。
对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由臭觉到视觉通感

▇主备人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说课
◆主备人  杨善根◆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教学目标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
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2、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3、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2、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
3、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和难点:
1、揣摩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
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3、班级人数多,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说明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拨教学法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拨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拨为主。点拨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拨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学法说明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
(本课可安排1课时,也可2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加深理解课文主旨及情感。)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
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入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
1、揣摩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
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
②中心——生命的永恒;
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抓住重要语句:
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
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
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
3、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
4、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①、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
②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指导精读,揣摩语句。
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
2、讨论
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①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
②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③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4、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
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
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熟读课文。
3、课外练笔(见上作文)。强化重点,温故知新。

▇教后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黄尾中心学校  杨善根◆

我主要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
本课用一课时教学,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反复读课文,解决简单问题,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释疑。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学生理解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主旨后,为了化解难度,我又即兴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谁能用名人名言来作进一步的阐述?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评价综述
备课组教师听课后评价综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具到。让学生课后慢慢去体会。可重点放在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做到一学一得。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作文可放在课外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专家指导
敬请我们的辅导老师储老师给予评价指导,为盼。
点评:
安庆语文3班第9组学员扎扎实实地开展线下研讨和岗位实践研修活动。从以上两个专题内容可以印证。该组学员包括黄尾、头陀、主簿、姚河、石关、巍岭六个中心学校,共有15位老师。人数多,跨地域,不好组织。但是,在组长杨善根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大家做到了全体(不仅有“国培”参与者,还有其他语文教师)全程参与,方法灵活,或通过QQ研讨、或局部开展活动研修,或开展专题探究(以集体同备《紫藤罗瀑布》为课题)。
作为主备人,杨主任担纲示范、亲自主持的课题研究完整,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反思,最后备课组教师评价综述,尽囊括了进去,实属不易。
如果有活动图片、研讨交流过程具体记录,那么则不失为一次正规有效的研修!
储  俊
2011年1月19日


※※※※※※※※※※※※※※※※※※※※※※※※※※※※※※※※※※※※※※※※※※※※※※※※※※※※

■心得体会:线下研修与学习小结

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学习温总理讲话感言
◆安庆3班第9组全体学员◆

教师成长的特殊性在于“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营造教师发展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一、强化学习--重建新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只是传递和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课程改革在倡导知识与能力,活动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通过完成教育的文化使命,去促进教师、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进而促进全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学校要大力强化全体教职工的读书学习,其目的就是使广大教职工在学习中建立起这样的教育价值观,并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
强化学习,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教师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进而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教师自我认识的偏差所带来的对教育事业的负面影响。
二、宣传引导——在反思中逐渐认识课改的理念。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由于观念和习惯的原因往往体会不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学校首先通过举办讲座、专题论坛、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每一位教师了解新课改的实质、目标,了解学校在新课改中的发展方向,从而使教师逐渐认同课改理念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其次,学校通过教研活动、师生座谈、专题备课等形式,促进教师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反思得失,反思传统的教学习惯,反思自我的思维定式等,并在反思和学习中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起与课改理念、学校核心理念相一致的教学理念体系。
教师多年来养成的传统教学习惯很难打破,因而,学校在引导教师反思的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创造条件让全体教师体会新课改的先进之处,感受新课程课堂上师生共同焕发的生命活力。因此,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学校要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确立个人的年度规划。个人的年度规划包括:个人适应新课改的现状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步骤措施等等。从眼前的角度看,学校主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开展的研修课的作用,让首批经过国家培训的教师上示范课,大家在研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问题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自己不适应新课程的思想和习惯。
三、规范学科组织——形成教师合作提高的氛围
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学习,而且也要求教师群体的合作精神。只有教师的合作,才有可能有学生的合作,才能使教师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
(一)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在集体的教学研究中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共同意识。学校重新规定了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教研组重在“研”,研究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研究新课改。备课组重在“备”,为每一堂新课程教学做好准备。学校强调教研组、备课组要从原来简单的事务应对转向教研、备课的主动策划,使每一个教师在研究新课改中逐渐树立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学校教学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的形成,而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研究力量,这样的力量发挥出来了,学校就有了教师通力合作支持教与学的氛围,就有了致力于新课程组织、实施的基本力量。如此,新课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就容易够得到解决。
当然,学校要建设好教研组、备课组,必然要重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人选,要挑选那些懂教学、肯学习、有思想、善组织的教学业务骨干到这些基层研究岗位上来,要消除他们“官小无作为”的心理,让他们基于“教学研究、探索、提高”的理念,带领本组教师追求课堂教学境界,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形成宽松向上的研究氛围。
(二)开展课程研究,促进教师团体研究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应是围绕新课改领域的问题,重点是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的困惑和难题。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合理的搭配,科学分工,其目的就是让个人的学术能力在团队中得以发挥,将每个人的能力升华为团队合作研究的能力。合作是一种文化,合作研究教学,就是学校发展的有效文化力量。这种文化力量一旦形成,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而这样的力量在科学、合理安排的课题研究中最容易形成。
(三)引导非正式群体,形成积极的教师业余文化。教师在新课改中遇到的疑惑、不解、挫折,甚至抱怨、牢骚,往往在非正式场合以非正式的方式表现出来。尽管是非正式的,但如果表现过多,无疑会成为新课改推进中一种无形的阻力。学校要善于发现和引导这种非正式群体的舆论。我们认为,一方面,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教学业务的管理者要走到教师中间,走到新课改的前沿,与教师交流,及时引导并化解教师的困惑和埋怨,并以自己正确的理念去同化教师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如校园QQ群、教育博客、国培平台等,主动形成这些非正式群体的正确舆论,使之成为助推新课改的积极力量。实践证明,只要心胸坦荡、措施得力,学校非正式群体的文化是能够成为学校发展的有生力量的。
四、创新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新课改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为此,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教师发展的健康、持久。首先,学校要完善教师多元学习机制。有效整合自主学习、集体学习、培训学习、进修学习、交流学习等多种学习资源,让教师在每一种学习中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学有所获。其次,建立教师学习、教研成果的奖励机制,使教师在新课改中学习、教学、科研的成果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从而使教师能保持持久的恒心和信心。第三,学校要适应新形势,研究、探索教师管理的科学机制,促进教师减少职业倦怠,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情。这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最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教育难题。在此方面,我们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安于艰危,乐于奉献——学习温总理讲话心得
◆石关中心学校  汪光彩◆

说句实话,虽然国家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但是落后地区的教育条件依然很艰苦,农村教师的待遇依然很低。寄身于国家贫困县并且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对比中渐渐有了一种抑郁和不平。条件越艰苦的地方,实施教育越发艰难,待遇应该越高才是,可实际却与此相反。念之怎不令人怨愤?学习了温总理的讲话后,方始觉得自己境界的狭小、识见的浅陋。
温总理在讲话中说: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他谈到农村教育,认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孩子受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时时处处都在进行。就整体环境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差很大,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城乡差距。如果不把农村的学校办得好一些,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城市孩子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正基于此,从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这个重要举措,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到农村、到艰苦的地方去当中小学教师,从而培养大批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
这些讲话,让我明白: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应该要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大计联系起来,要和国家的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万不可孤立的看问题,也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百废待兴,众途并举,教育是众多应该兴起的事业中的一个而不是全部。教育事业的兴起也不是朝夕之事,它自身有着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农村教育较之城镇有较大的差距,但农村教育条件的改善、师资力量的增长、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有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教育在中国教育中地位非常重要,如果每一个在农村从事教育的人员,都以自己所受的待遇低而腹诽怨愤,那农村教育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我们每一个从事农村教育的人,都应该沉下心来,安于贫困,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我们能有平静的心态、献身的精神,那么我们也就能够在淡泊中求得人生价值的实现,温总理振兴教育的理想也就会早日实现。

学习温家宝总理讲话的心得体会
◆姚河中心学校  朱  凡◆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刚刚从教中学语文的农村教师,学习了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感触颇多。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
有人说,教师是清澈的小溪,滋润嫩嫩的幼苗吐出一片绿叶;是晶亮的明灯,引导孩子在人生的征途上学步;是一颗铺路的石子,甘愿默默的为他人铺筑起飞的跑道。教师工作是神圣的事业,有人说“热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热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和医生一样不能出半点差错。但教师是清贫的,我们既然无法改变社会现实,那就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苦为乐,学会享受桃李满天下的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

学习温总理讲话“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有感
◆姚河中心学校  朱利贞◆

我学习了温家宝总理关于“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深有感触。温总理在讲话中十分重视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第一要热爱农村教育,第二要立志干一番事业,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很多老师因为受不了农村的苦,待遇差,寻找门路挤入城市去当老师,如今的农村教育已经是岌岌可危了,这样势必会更加拉大城乡教育的差距,身为教师的我,虽然也羡慕城市的优厚待遇,也向往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我深深知道,农村教育更需要我们这样的师范毕业生,需要我们来提高农村孩子的素质,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温总理在讲话中还提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孩子受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时时处处都在进行。就整体环境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差很大,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城乡差距。如果不把农村的学校办得好一些,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城市孩子相比差距就更大了。虽然,我们只是一名小小的老师,但我们是托起民族兴旺发展的旗帜,因为每一名教师都是孩子们心中最闪亮的那盏明灯。农村中小学现在除了极少一部分年轻老师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老教师,他们为我们的农村教育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功不可没,但也要看到他们的知识老化,与当前的课改有一定的距离。除了老师的因素外,影响农村教育的因素还有一个就是领导的问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了好老师,但没有好校长,照样办不好学校,办不好教育。怎样把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联起手来,共享教育资源,也是办好农村教育要考虑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与果的事业、花的事业相比,叶的事业是无声的,但她掷地有声,在清贫的事业中,叶的事业更显艰辛,所以更需要我们这些从教者付出真心与爱心!尤其是基层学校的中小学教师,要守得住这份清贫与平凡。诚然,在匆忙中,我们一路前行急于赶路,索取最终的一点成果。已记不清来时的一路风景,但只要我们摒弃杂念,悉心专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我们必将成为振兴中华宏图大业实干之家,为教育界的新生事业铸就新的辉煌。

学习温总理讲话活动总结
◆安庆3班第9组◆

参加国培学习的安庆3班第9组的15位学员利用双休日及元旦假日时间,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讲话,充分领会讲话的精神,大家深感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寄予的期望。
我们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反复学习和认真研讨交流。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组织教师进行参与式培训,通过多媒体播放温总理的讲话,采取了总体学习、分组研讨、代表发言、组长总结四个步骤,进行参与式培训。老师们被温总理高度关注农村中小学教育之情深深打动。
第二、自主学习,深刻反思。老师们对照温总理的讲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关爱学生多个角度审视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决心做到温总理说的那样“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三、畅谈学习收获,交流学习心得。大家深入探讨怎样做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农村教师这个话题。将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悟,发表在网络平台或个人空间里,还有的教师通过QQ群进行实时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方式,充分展示了山区初中语文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纷纷表示要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决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

巧妙地实施教师的自控,调控课堂氛围
◆石关中心学校  胡  艳◆

语文课堂上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的时候,比如词不达意、思维受阻、对学生的评价错误等,教师要进行及时调控。
案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上的意外
师: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昨天你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生:(异口同声)不喜欢。(随堂听课的几位同事惊讶,老师也感到意外,稍停,笑着说——)
师:不喜欢?那就请你们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生:不知是记叙文还是散文,弄不清楚。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好像是回忆录,但没有文采,干巴巴的。
师:(笑)还有别的意见吗?同学们敢于大胆直率的发表意见很好,这种学风要坚持要发扬。这篇文章是散文,与其它的散文有同有异。过去我们学的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这篇是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一下子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所以不喜欢。推敲推敲,你们就会喜欢了……
反思
备课时考虑欠周全,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此时教师要继续驾驭课堂,运筹帷幄,随机应变,运用教学机智,立即进行适时的调控,巧妙的弥补教学失误,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感“实践规律”
◆主簿中心学校  倪良东◆

在与一位老师的谈话中,郭老师就学习归结于实践的问题,提出了"实践规律"的看法,感想颇多。
 我个人认为,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结合体,教育者运用自身的教学行为与教育对象沟通,从而达到使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目的。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他们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一种规律,那就是学习-实践-学习,最终的归宿还是实践。郭老师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运用实践方法、实践手段使教学上升为一种实践规律。我想,这种实践规律应从三个层次去理解。
 一、教育者的自身发展摆脱不了这种规律。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从知识储备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等,教学行为的实施、教学成果的展示都需要教师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去践行教学规律。
二、教育对象的成长体现出这种实践规律。只有运用到实践中的知识才是真正有效的知识储备,学生学知识、学做人,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去接受社会的检验。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身的能力去完成这一过程,并形成一种习惯,将受益终身。
三、教育资源应顺应这一规律。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更新,面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学生来说,课程无疑成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的一把金钥匙。我们的课程如不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去运用知识,何用之有?
当万事皆成规律,教者乐教,学者乐学。

※※※※※※※※※※※※※※※※※※※※※※※※※※※※※※※※※※※※※※※※※※※※※※※※※※※※

国培有感
◆巍岭中心学校  汪孔楼◆

我是一个老教师,教学已经36年了。论说我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这么多年的教学让我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甚至对有的学科知识认识陈旧,通过培训,我多初中的散文教学、小说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培训后,我对散文“形散神不散”和“以小见大”有了新的领悟,也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知识。国培已经结束了,我觉得我收获颇丰,感谢那些专家和老师,也感谢我的同仁们,谢谢你们让我重新认识了语文学科,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国培小结
◆巍岭中心学校  彭云枝◆

我今年上半年大学毕业,九月份开始带班上课,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才能上好课,每天都要备好长时间的课。因为带的是七年级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带班的时间长了,也有了一些经验,我不断的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如何上好课,如何管理好班级。慢慢的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班上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很好,对此我很着急。
国培计划让我认识了很多名师和同仁,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很多也是我想问的,他们的讨论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一名好的语文老师,如何把一个班带好,总之,此次培训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也使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感谢国培计划,感谢带给我收获的老师和同仁们,我的内心是充实的,我的经历是有意义的,我在经历中学习,我在培训中成长。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姚河中心学校  朱  凡◆

2010年11月18日,中学语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正式启动,经过一个多月“国培计划”农远教育培训,让我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收获颇多。
本次培训听取了洪伟、叶芳、黄莉莉三位专家讲座。其中特级教师叶芳的《古诗词欣赏》让我懂得了要以“情”为纽带,让情感走进课堂,给学生宽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之后特级教师黄莉莉为我们教授了《记叙文的细节描写》。使我认识到了“细节描写”的好处,传统的“四会”方法使学生知识量有限,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多读多看”对于学生开阔视野,开发智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怎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农村学生知识面窄,教学资源匮乏,有的时候干脆把综合性学习当作阅读课或习作课来教。培训后我才知道怎样挖掘本土资源和用好教材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同时,使我的专业理论基础得到加强,认识到没有理论支撑的研修是没有根基的。脱离了理论学习,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是肤浅的,是飘浮的。专家们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专题讲解,使我们农村一线教师进一步树立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观念、全局意识得到加强。即将改变我们以前孤立地进行教学的现象和模式。今后必须加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研究。这五个版块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很具体的操作方法;口语交际教学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作用,不是为了交际而交际,而是生活中处处需要口语交际,这是一种生活、工作能力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要注重语感的培养、注重语言艺术的感染、要注重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文道统一,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要求和标准,提问的艺术等;写作教学要注重兴趣培养,难易适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快乐有效地作文,克服痛苦无效或低效作文,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不是为完成任务而作文,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习作的机会与平台等;综合性学习方面,要制订计划,要注重活动过程的指导,进行活动成果的展示与分享,还要认真进行活动总结,要处理好实践活动与学生人身安全的关系,教师要高度重视综合性学习,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实践等。
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培小结
◆姚河中心学校  朱利贞◆

今年我有幸参加“赢在课堂”国培学习,我积极登陆网络进行远程学习,认真听课,学足课时,在“学科论坛”里积极参与发帖回贴,提交问题单和学习案例,在?“你问我答”区里认真参与互动交流活动,在“学科文章”区里积极撰写文章,在“课程作业”里认真答题并按时提交,而且在线下还和同事们进行交流研讨,研修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岗位实践。在短时间的国培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的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让我收获颇多。
首先是七门课程的学习。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报告,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师德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积极探索,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关于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学习,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不盲从,不迷信。关于散文和小说的学习,我觉得学生还是在主题思想和人物分析上有时不够深入,这次学习让我找到了方法,对我以后的教学是个有力的促进。关于观察和诊断的学习,让我真正明白了观察和诊断的意义、目的、方法、原则。以前对此了解甚少,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往往无从下手,如今我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和诊断了,这将更有助于我的教研能力的提高。而关于专业化的学习,更是让我了解到了当前国际国内对教师专业化的迫切要求,了解到了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让我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极大的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这七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其次,在一系列发贴、回贴、网上答疑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也积极的向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询问他们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选择的发到平台上,和专家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我已经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第三,作业提交和文章写作,让我从实践入手,把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个人理论水平的提高,受益颇多。
最后,线下研讨活动让我尝到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量。平时,我和同事们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听课评课,互相讨论交流,尤其在存有争议的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方面,积极交换意见,勇于付诸实践,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更是相互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力求完善。比如在作文修改方面,我们学校每个语文教师都在进行探索,经过大胆构想,积极征求学生和老师们的意见,我让学生进行修改尝试,并于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我深刻的认识到,只要引导得法,调控有度,学生能很好的完成作文修改训练的。线下的研讨活动让我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使我得到了很多收获。
总之,国培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我以前认识上的不足,让我有一次和专家老师及广大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国培,是一种方便而有实效的培训形式,给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我会以国培学习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勇于探索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培初中安庆语文3班⊙《学习简报》第10期(纯文本)
下一篇:国培初中安庆语文3班⊙《学习简报》第13期(纯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