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培训 > 正文

国培初中安庆语文3班⊙《学习简报》第12期(纯文本)
2011-03-15 15:31:03   来源:    点击:

学 习 简 报(线下研讨和岗位实践研修活动专辑)(有修改)“国培”安庆语文3班第4组主办 2011年1月14日第 12 期主编:张芳龄编

学 习 简 报(线下研讨和岗位实践研修活动专辑)(有修改)
“国培”安庆语文3班第4组主办      
2011年1月14日
第 12 期
主编:张芳龄
编辑:3班第4组全体成员     

本期导航
☆活动安排
☆集体研修
☆活动小结
☆讲话交流
※※※※※※※※※※※※※※※※※※※※※※※※※※※※※※※※※※※※※※※※※※※※※※※※※

□活动安排

 “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线下研讨(交流)活动座谈会

时间:2011年1月13日上午                  地点:菖蒲中心学校(本部)
组别:安庆语文三班第4组                   召集人:吴承东  张芳龄
主持人:吴承东                            记录人:张芳龄
参与人:
菖蒲中心学校:崔道球校长,王学祝书记、程焰才校长、沈鹏飞主任、        沈百芳主任等
安庆语文三班第4组全体学员:张芳龄、吴承东、王英豪、蒋立中、崔金虎、王胜华、徐根前、蒋奇松、柳阳春及本校七年级语文老师
列席人:县进修学校:胡乐华、储  俊、王根明主任

流程安排:
时间 交流内容 发言人 文章标题

8:30——9:30 学习温总理讲话的心得体会

         交流     张芳龄 《情系祖国未来,心付颗颗童心》
      徐根前 《当好农村教师,投身乡村教育》
      蒋奇松 《学习温总理<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柳阳春 《学习<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崔金虎 《读温总理<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有感》
      王胜华 《肩负责任,不辱使命》
      蒋立中 《扎根农村,献身教育》
      王英豪 《提高农村“师资”是推进农村教育的关键》
      吴承东 《用心当好农村中学教师》

9:40——10:10 同备一节课《散步》
         观课议课   小组各成员针对《散步》一文轮流说课

10:20——11:05    主备人吴承东老师进行观摩教学

11:15——12:00    学员共同评课议课;修改课件;上传课件
      领导讲话

※※※※※※※※※※※※※※※※※※※※※※※※※※※※※※※※※※※※※※※※※※※※※

□集体研修

《散步》教学设计
◆菖蒲中心学校    张芳龄◆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馨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亲人的爱,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亲情的赞美,焕发出亮丽多彩的人性美,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典范作品。
学情分析
《散步》是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真挚感情的散文,文质兼美。但读出它的深层含义对七年级的农村学生来说,很不容易。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取让他们听读、自由阅读课文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亲情,组织学生进行“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的活动,让他们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身上的“人性美”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随意、分歧、各得其所、委屈,粼粼”等词语。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圈点勾画法、活动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听读课文
辛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辛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即使产生了分歧,其解决过程中也体现了温馨与和谐。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作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自读课文,感悟亲情
老师提示:自读课文,要注意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等。
读后思考:
1、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还描写了什么景?
3、后来在散步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如何解决的?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1、教师点拨:我们已经初步把握了文章的故事情节,这只是最表面的东西,还应该对其进 行更深一层的探讨,进而理解其内容,把握主旨。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我”劝母亲、顺母亲、背母亲分别说明了什么?(爱、尊、孝)
(2)母亲改变主意,妻子背儿子又说明了什么?(疼、护)
(3)作者写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用了“分歧”、“责任重大”,是否大词小用?试解释?(不,借散步反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
2、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3、其实,一篇成功的散文作品,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真,二是善,三是美。大家再读课文,用你们的慧眼来发现文章中的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示例: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是个有诗意的镜头。
讨论后,师生共同交流达成共识。
(一) 人物美和主题美
人物:“我”: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不溺爱孩子;“我”的妻子:温柔、贤淑;“我”的母亲:慈爱、顺从儿子而又疼爱孙儿;“我”的儿子听话、懂事、天真、可爱。
主题:宣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主题具有多义性,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
(二)语言美
1、对称:“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是妈妈和儿子。”整齐美,对称美,互相映衬,有情趣,琅琅上口。 2、含义丰富。3、意在言外。
(三)意境美(景物描写)
第一处: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透露出春的气息,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是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处: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两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四、拓展延伸,升华亲情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讨论:“但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五、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以“家(父亲、母亲)是        ,我是           ” 的句式写几句话(可以用上比喻等修辞),来表达你对家人的深情。
六、作业设计,表达亲情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课后与朋友说说你的亲情故事
附: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真:源于生活          善:尊老爱幼
美:人物美、主题美、 语言美、 意境美
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最大亮点是设计了“鲜花献给可敬的人”的活动,学生发言积极。能从文中找到献花的理由。这样既落实了“文本阅读”任务,又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给他们人生以有益的启迪。


《散步》教学设计
◆田头中心学校    徐根前◆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材内容:本单元的课文,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学习用平凡的题材表达深刻的意蕴,感悟家的和美温馨,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整体导读法。
学法指导: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1、教师(多媒体播放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画面,引入学习)。
2、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学生:请两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出示目标  明确任务
(三)配乐朗读  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学生: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效果:(多媒体出示问题)
学生回答: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是什么季节? 
C、散步的地点在哪儿?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散步的结果如何?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教师提示:①“我”听母亲的;②母亲听孙儿的;③妻子听“我”的;④儿子听“我”的。 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交流一下,说说你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五)探究课文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六)朗读课文  加深体会
激情导读: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多媒体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再自我品味基本情感。
(七)温馨回顾  体味深情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
(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八)情感再现  小结归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齐唱。
(九)课外作业
真诚行动  回报真情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并记下你的感受。
(十)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整  个  世  界
↙                 ↘                   
母亲←—— 我、妻子 ——→ 儿子
尊老          爱幼

《散步》说课稿
◆菖蒲中心学校  王英豪◆
                                                                               

一、说教学目标
  这篇文章是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文,而第五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圈点勾画这一精读方法。根据单篇课文教学要得服从单元教学这原则,以及课文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确定以下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进一步感知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
3、通过文章主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一情感价值观。
二、说课文内容
《散步》是莫怀戚先生一篇精美散文。散文选择的素材可谓小,即一家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但作者却在这么中的素材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这一主题。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怎样处理好家人关系,使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得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堂的目标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定;而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的接受而言的,也即是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疑问,理解中存在困难的地方。据此,我确定的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1、品味文章隽永秀美的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这一情感价值观。
      3、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对文章主旨句的理解,即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
我创设了生活实景--全家中秋赏月,共进晚餐,共同欣赏电视。这些会很快唤起学生生活的积累,尤其是那种亲情被激活了。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了鲜活的背景,这为我们下一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㈡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只讨论了两个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和"理清文章结构线条"。感知文章内容是进一步探究文章主旨的基础。在这里我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都有话说,所以我只是设计这两个只要学生认真读文就能完成的问题,让他们在回答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就为下面的师生对话搭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基础平台。
㈢深入挖掘,探讨主旨
首先,抓住散步中的波澜--在岔路口的分歧来探讨,揭示出主旨--尊老爱幼。这一主旨的引出是由教师从"我"作者的角度先揭示"尊老",而后由学生从"母亲"角度答出"爱幼"。其次,我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对培根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这句话的讨论来进一步挖掘"尊老"的内涵,并由此而及"善事父母"这一美德情感外化的话题。然后,提出他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尊老"内涵,把中华民族"赡养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的希望。
㈣揣摩词句,品味语言
语文科的学习我认为关键的还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因为一切的思想都得借助于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来传承。莫怀戚先生的《散步》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仔细品读如嚼橄榄,越嚼越有劲道。这里我设计的问题是:速读课文,与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并说出理由,然后择其一在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我会注意一个问题,即文中的佳词美句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解决,那么就要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发言,把更多的句子放在课后让学生互相评析。当然这一策略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我巡视过程中的适当点拨,适时表扬,以充分调动学生合作讨论气氛的基础上。
㈤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这里我会带动学生对节课要点予以回顾。然后鼓动学生来唱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来营造一个好的气氛,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以"我爱我家"为题写一篇练笔。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为:

                               散步
                              莫怀戚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尊老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走小路(母亲)——爱幼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

□讲话交流

情系祖国未来,心付颗颗童心
——学习《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菖蒲中心学校   张芳龄◆

2010年9月10日,第26个教师节之际,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开座谈会时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近日,我重新深入学习了此篇讲话,感慨良多。
温总理的讲话分别从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关键等方面,让我们的一线农村教师明白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以及我们自身肩负的光荣使命。同时,温总理又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要热爱农村教育;第二,要立志干一番事业;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他提的这些希望又让农村教师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做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我想,我会时刻牢记温总理希望,做到“情系祖国未来,心付颗颗童心”,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力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会努力上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师德修养,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会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争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爱孩子就是爱祖国,我会把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之情,倾注到我的学生身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2010年7月,我送走了我的第四届初三毕业生,2010年9月,我又迎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初一新生,且有幸成为这群孩子的“班主任”。自从当了班主任后,我的工作更忙了,压力更大了,但我以巨大的工作热情为学生服务,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我班学生入校以来的表现,让我十分欣慰:上次我班孩子在我校举行的第四届田径运动会上,“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取得了总积分“第五名”的好成绩。要知道这对初一新生来说,实属不易。前不久,我校举行了“菖蒲镇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我班同学积极参与,成绩喜人。我班王婷同学的作文“锁不住的爱”获“爱在身边”话题作文一等奖第一名,她在朗诵比赛中又获得了一等奖第二名,并被评为“校园之星”。此外,我班同学在书画、校园歌曲等比赛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在学校班级日常考核中,我班绝大多数是获得了第一名,男女生宿舍几乎每次都拿到了“文明宿舍”的奖旗。孩子取得的成绩的背后,是班主任及所有老师无私无悔的付出。
二、提高教学能力,让师生共享“生命课堂”
2010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嬴在课堂”远程培训,听了一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讲座。这些讲座,内容新颖,针对性强,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一些具体文体,如说明文、议论文、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的教学策略,让我们更新了文本观念,学到了教学方法,真是“雪中送炭”啊。东北师范大学孔凡哲教授的《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讲座让我们明白了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要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改理论,而且要在日常教学中能自觉用之于课堂教学实践,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因为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体现尊重与愉悦的乐土;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旅程,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发现;是高效的驱动器,高效地处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程改革的聚焦与难点也就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会深钻教材、精选教法、了解学生,变“课本剧”为“教育诗”。力争让自己的课堂都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乐土”,成为师生共享的“生命课堂”。
三、提高探究水平,在学习实践中进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的标志性特征,而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趋势。任何一名中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理应率先学会终身学习。为此,从2006年开始,我自费攻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在攻读教育硕士过程中,我认识了更多的名师,学到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知识,视野也更加开阔了。但读教育硕士更大的好处是让自己的教改实验有了理论支撑,有了名师指点,自己有了探索的底气与信心。尤其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我看了许多书,且积极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实验,从效果看,还是很不错的。本人的论文“浅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获安庆市二等奖,“不拘一格育‘文’才”获县教研室二等奖,“日记——育人育文的重要帮手”获县三等奖,我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农村初中写作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获得了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优秀”等次。“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反思中进步”这是我能做到的!
最后,我想说:为了乡村孩子上好学,我会以李黎明同志为学习的榜样,为农村教育无悔地奉献出我的青春和热血!
                                               2010年12月31日

当好农村教师  投身乡村教育
——学习温家宝总理关于“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讲话的心得体会
◆田头中心学校    徐根前◆

我认真学习了温家宝总理关于“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十分重视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要热爱农村教育,第二要立志干一番事业,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深有感触。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兴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面广量大,中小学在校生多。从小学到初中,正是他们身体发育和智力启蒙的阶段,小时候养成的品德、性格、习惯往往影响一生,学校和老师的影响有时超过家庭和父母。因此,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热爱这个职业,为了乡村的孩子上好学,为了父老乡亲的希望,为了祖国的明天,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热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他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诚心、热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家长的放心。教师爱学生就是爱事业、爱人民、爱祖国。教师爱学生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农村教师更应如此。
生活需要阳光和空气,教育需要真诚和爱心。爱是老师的天职,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老师的爱在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了爱,才能把我们的心血化为爱的甘泉,去美化学生的心灵。只有把自己无限的爱献给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理想的老师。爱学生,老师就要了解学生,用爱心育人,努力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教育有针对性、时效性,使师爱在教学中得到升华。作为一名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感情上的认可,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爱学生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真爱无痕。爱学生,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让孩子从内心接受自己的教育,不是斥责他们,而是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宽容。
二、用责任书写教育生涯
责任心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做人需要道德约束和责任心。作为教师,责任心就是教师应具备的高尚师德。只有在责任心的驱动下,教师才会爱岗敬业、言传身教、钻研进取、关爱学生。可以说,责任心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对教师而言,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只有每一位老师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会拥有不断进步的动力,才会拥有勤奋工作的热情,才会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具有责任心的教师不需强制,不需责难,甚至不需监督。会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细微中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责任心对一个人,特别是教师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培养责任感呢?
1、要有一颗对自己负责的心,做积极向上的人。做学生的榜样,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2、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意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负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将来的发展,严格要求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从业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品格。
3、要有对学校负责的意识,做有益于学校的人。集体是水,我们是鱼,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学校负责。热爱学校,热爱岗位,热爱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三、用奉献绘就人生画卷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苦口婆心,经历着诉不完的艰辛,履行着道不尽的忠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下一代,是人不是机器。我们从事的职业是功德无量的事业。所以,我要说,教师要弘扬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而自觉自愿牺牲自身利益的精神,社会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弘扬这样的精神。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奉献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而且也只有通过人们的亲身实践,才能做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奉献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诚信为本,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每天多给学生一个微笑,多表扬学生,多反思自己,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不管是在教学岗位上,还是在非教学一线上,都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工作上要任劳任怨、不计得失、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为名、不图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具体行动作出奉献,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田头中心学校  柳阳春◆
2011-01-11

温总理关于《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讲话,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令广大师生倍感温暖,倍受鼓舞。温总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人民教师的高尚精神和巨大贡献,深刻阐述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广大教师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既感欢欣鼓舞,又感重任在肩。更加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我个人认为,当今中国教育事业迫切需要这样的一个会议来做理论指导。想想现在,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留学生,又有多少愿意回国效力?想想现在越演越烈的移民潮,我国大量优秀人才为他国所用,惟楚有才,可惜楚才晋用!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在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却排着曲折绵长的求职队伍。难道中国就真的不需要人才吗?想想现在大批考生弃考留洋,混个文凭,又回来充当“海归’,以此当筹码,向国家要房、要车、要钱,这种心态和做法,其实不难推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当年国家一穷二白,清贫如洗的那个艰苦年代,大批的留学生冲破重重阻挠和风险,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添瓦,他们不憾不恨,无怨无悔。每当想到这些,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学教师,却无不痛心疾首。
此次会议的召开,尤其是党和国家提出了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大批的留学生自觉学成回国,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更好的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确实令我等为国储才的老师们备受鼓舞,大快人心!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国家的强大取决于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大计,当以教师为本。为此,我虽然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作为一名老师,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责,不遗余力做好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一名老师,人生的最大幸事,是有弟子继承他的志向、实现他的梦想。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击其节,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虽然是一介寒儒,寒儒一介,传授给我的学生,我想以我毕生的心血,为后来之人立修身的榜样,为后来之人传播与时俱进的思想,为后来之人树立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  
新的世纪即将迈过十个年头,在新的世纪的头几年里,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已经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列,正在向和谐社会前进,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自己的学生,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已无愧于“ 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学习温总理《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田头中心学校   蒋奇松◆
2011-01-11
今年9月10日,温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并讲话,温家宝强调,要办好农村教育,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讲话的主要内容是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讲话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第二是农村教育尤为重要;第三是农村教育取得的成效、问题和对策(包括免费师范毕业生政策、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第四是对农村教师提出的希望。作为国培计划中一员,我十分感慨总理的高瞻远瞩。我是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当年考入了师范类学校时,觉得跨出农门了,毕业后无怨无悔地,日复一日地,教书育人。二十余年的教书生涯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当时正处在经济改革发展之际,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教师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教育还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总理亲自到中小学听课,与教师交流座谈,掀起了全国人民的大讨论,树立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制定了发展教育的宏伟蓝图,确立提高教师尤其农村教师素质和待遇的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农村中小学教师得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尊重。因此,做一名农村初中教师我不再后悔。

学习温家宝总理《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重要讲话有感
◆菖蒲中心学校   蒋立中◆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办一流教育,才会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国家。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农村教育尤为重要。”“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孩子受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时时处处都在进行。”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多年的很平凡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我,从温总理的这些话语里,读出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教育、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更读出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广大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殷切期待和赋予的历史重任。“要热爱农村教育。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当好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从温总理对明年毕业的第一批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寄予的希望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为一名称职的农村小学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但同时也坚定了我投身农村教育的信念,增强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更大的热情去迎接新时代新教育的洗礼和挑战。     “要办好农村教育,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温总理的讲话如春风,温暖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温总理的讲话激发了我们广大教师投身农村教育热情!温总理的讲话增强了我们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信心!温总理的讲话让我们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倍感鼓舞!温总理的讲话更让我们广大农村教师深深地懂得:人民教师,无比光荣!人民教师,责任重大!选择当老师,从事农村教育,是我人生的重要选择,对这样的选择,20多年来,我一直无怨无悔。身处如此昌明的盛世,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农村教育,温总理的讲话如此鼓舞人心,我——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会牢记温总理那亲切的话语,时时刻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博爱之心、用宽容之心去培育下一代,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肩负责任  不辱使命
----学习温家宝总理教师节谈话心得体会
◆菖蒲中心学校   王胜华◆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从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用改革的精神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在边研究边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疑难和问题。温总理的谈话适时地给我们送来了“解惑”的“金钥匙”。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首先要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严于律己,和学生一道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作斗争,始终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了胜任教授知识和技能的使命,在知识和技能的来源上要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要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过渡,教师可以联合攻关,还要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跳出自己的小学校,广泛收集和采纳国内外先进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借梯登楼,把自己锻造成学者加技师型的高水平教师,为培养高素质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要自觉地进行角色转变,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学习的一员,要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要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不再拒绝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式转为主动式,让探究性、体验性、实践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自己探究找不到答案时,要主动与同桌或学习小组合作,依靠大家的力量攻克难关,使学生经常得到主动思考与自主合作所带来的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学生也越动越勤,越勤越活,从而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通过学习温总理的谈话,我深深感受到身上肩负的责任:教师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从此时、此地、此身做起,树立远大理想,学好知识本领,服务祖国人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才能的人,做一个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用理想和信念的明灯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真正创造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提高“师资”是推进农村教育的关键
◆菖蒲中心学校  王英豪◆
   
我所说的“师资”,是教师的工资待遇。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温总理也说“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对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第位进行了调查,2007年,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在世界上居第170多位,仅比一些非洲国家或像阿富汗这样的国家高;社会地位,在世界上排名倒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工资涨速远远低于物价的飞涨。
以我为例:1997年参加工作,中二职称,扣除“三险一金”和奖励性工资,吃喝住自己的,实际每月领取1403元(截止2010年12月),平均每天46.767元,而这样的群体在我们学校就有近20人,与本镇的一个小工相比,每天60元,外加一个中餐和一包烟,一个匠工每天80元,而自己承包的工匠很少低于120元,所以,我认为,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是推进农村教育的关键。
一个白领,年收入高则数十万近百万,低则一二十万;一名技术工,年薪高的亦近百万,与公务员比起来,虽然表面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但是,公务员们绝大多数有不菲的灰色收入,这笔收入,最低的也比自己的工资高出许多;再拿中国的教师待遇与国外教师相比较,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亚洲教师待遇最好的是日本,其实不然,亚洲教师待遇最好的教师是一个贫穷的小国——孟加拉国,众所周知,孟加拉是一个自然灾害连年的国家,孟加拉的经济水平,亦不用详作介绍,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对待教师却真的尤敬父母,在孟国,只要当上了教师,政府会立即为该教师布置一套别墅级的住房,配一辆高档汽车,以及一名保姆,工资待遇比政府的公务员高出数倍,在社会上,许多事,教师都享有优先权……
本人在此列举几方面的数据来说明:1、房价方面。以菖蒲的房价每平米780元,按120平米计算,共需93600元,外加简单装修也需150000元,除去赡养父母和养育孩子,最少也得15年才能凑够这个数。2、农产品方面,面粉每袋上涨了20多元,白糖从年初的每百斤170元到现在的400元,鸡蛋也番了一倍,大米价格也应声大幅度上涨,而一个中年教师的工资上涨幅度远远偏低。3、与农民收入方面比较。近年来,中央政府大力采取了有利于农民的政策,首先是粮食收购价格上涨,其次是免除了沿袭五千年的农业税,第三是对农民进行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第四是对养猪等进行了补帖等。加上为农民工的立法保护等,农民在近几年的收入也有了大幅上涨,但农民工的收入,得到了大幅的上升。
我还想谈谈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教师,只讲“奉献”“师德”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农村教师都知道,每一次遇到什么开会之类的,上级领导总是要求教师有“奉献精神”、“师风师德”、“教师的蜡烛精神”之类,仿佛只要当上了教师,就脱胎换骨,成了神,不再需要吃饭,不再需要睡觉,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抓好学生成绩。而对教师“权益”,却只字不提,我还想再问问:什么叫“阳光工资”?所谓阳光工资为什么只有公务员才有?如果按政府的说法:阳光工资是效仿新加坡搞的高薪养廉,防止腐改,那么:发了阳光工资后,官员如果再贪污、再腐改,相应的法律在哪儿?是否还是像以前一样?发了阳光工资后,官员的贪腐行为收殓一点了吗??
国家减免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对贫困生加大了救助力度,住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再一次提高,拨了一批批钱建了美丽的校园,配备了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师和各种实验室等,所以,下一步也许真的能想到我们这些一直默默无闻奉献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因为温总理给我们带来了福音,他认为:“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我们有理由相信!
综上所述,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如果还仅仅停留在学生身上,使人们对教育失去信心,无人再愿从教,到那时再来亡羊补牢,毁的恐怕不止是一代人了。

※※※※※※※※※※※※※※※※※※※※※※※※※※※※※※※※※※※※※※※※※※※※※

□研修小结

贯彻总理讲话精神,提高岗位实践能力
——菖蒲中心学校召开“国培计划”线下研讨活动座谈会
◆菖蒲中心学校    张芳龄◆

线下集中研讨和岗位实践研修活动是“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线下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2011年1月13日上午,菖蒲中心学校(本部)召开了“国培计划”线下研讨活动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学习温家宝总理讲话《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交流,二是岗位实践研修“同备一节课” 观摩教学及评课议课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县进修学校及菖蒲中心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岳西县进修学校胡乐华、储俊、王根明主任冒着严寒亲临菖蒲指导工作,这让安庆语文三班第4组全体学员倍感振奋与温暖。
参加这次活动的学员来自田头中心学校、岩河初中及菖蒲中心学校(本部),可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校际交流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各位国培学员态度端正、准备充分、表现积极、效果良好。  
本组学员深入学习了温总理的重要讲话,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认真撰写、提交了心得体会。为把专题学习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学有所得,学有所行,本组学员还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一文开展了“同备一节课”的活动。吴承东及张芳龄老师做为主备人,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其余老师做为辅备人也分别提交了个性化“说课稿”或“教学设计”。吴承东老师为本组学员在校二楼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观摩教学。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本组学员在听课后及时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胡乐华主任高度评价了菖蒲的“国培活动”,认为菖蒲领导的重视程度,三班第4组国培学员的“网上学习”及“线下实践”热情在全县均居前列,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储俊主任做为培训专家与安庆语文三班班主任老师,在语文课该“怎么上、怎样评”方面给与会老师做了具体的示范与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王根明主任为这次观摩教学及研讨活动进行了全程的录相,这让我们心中十分感激。本组其他学员也对吴老师的课进行了中肯地评价,并对上课课件提出了合理化的修改建议。
最后,菖蒲中心学校崔道球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对县进修学校领导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各位参训学员提出了新的希望。
这次活动圆满结束了,但我们学员的学习、实践的劲头不会稍减。因为“路上春色正好,挥鞭从此起程”!
 2011年1月13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培初中安庆语文3班⊙《学习简报》第13期(纯文本)
下一篇:关于组织开展“国培计划”征文活动的通知(初中国培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