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挑山工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谈体会。
3.能给插图题词
教学重点:
1.理解挑山工朴素的话语包蕴的深刻哲理
2.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要想达到目标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努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享受,也有人说人生是奋斗,是攀登。孩子们,我不知道你们如何理解人生,但学完了《挑山工》这一课,你们一定会有新的理解和收获。(师板书课题:挑山工)
二、
1.同学们看这幅图,你能从图上对挑山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吗?(师出示课文插图)(找三四个学生回答)
生: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上山的人。
生:挑山工一步一步地走向山顶。
师:对,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的人。
2.孩子们,看看图上的这条山道,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挑山工很不容易,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还要走那么陡峭的山路。
师: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中挑山工的样子吗?
生:他低着头,穿着红背心,黑色的裤子,皮肤黝黑,他被肩上的重物压弯了腰。
师: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这幅画面呢?(第七自然段)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师: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能体会出来挑山工怎么样?容易不容易啊?(不容易,艰辛)
师:是啊,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进一步走近挑山工,了解他们的不易。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说说你读完第一自然段的感受?
生:挑山工走的折尺形路线会使路程加长,那他登山走的路程就肯定比游人要远。
师:大家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很到位。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没有?用了感叹号,这是为什么?
生: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
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
(生:艰辛、辛苦、同情、敬佩)
师:可作者我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是怎么回事?大家一起来看第二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读第2自然段)
生读齐读看屏幕填空背诵
三、体会挑山工富有哲理的话
师:当"我"和朋友去泰山写生,在山下买青竹杖时,就遇到了挑山工,我很快就越过了他。到回马岭山道前,我歇脚时,又发现了那个挑山工。随后,我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到五松亭时,看到整理挑儿的正是那个挑山工,挑山工的路线这么曲折,路程还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可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作者按奈不住心中的困惑,于是他忍不住想问挑山工什么?
生:"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师:是呀,"我"有了这样的疑问,后来"我"又变得心悦诚服。是什么解决了我心中的困惑而后又让"我"心悦诚服呢?
生:挑山工的话。(幻灯片出示)(生读)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是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1.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仔细品味,寻找不同点。
(1)挑山工和游人同样是登山,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板书: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板书)
(2)从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中,你觉得挑山工有着怎样的精神?(引导学生先讨论后发言)
如: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坚韧不拔(板书)
2.学生带着理解再读这段话
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体会
(出示幻灯片)
当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时,我();
当遇到挫折想退缩时,我();
当学习不刻苦,总想偷懒时,我()。
4.我想大家不仅读懂了挑山工的话,也一定会让这段话深深地印刻在你们的记忆中。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吧?(齐读)
四、感悟这幅画体现的精神
师: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坚韧不拔,挑山工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所以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出示画面)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它"指的是什么?(生: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精神)
师:对,"我需要它"正说明我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为什么需要它?
(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现在同学们对挑山工这种精神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的105页,请你为课文中的插图题个词。
((背影、攀登、勇往直前、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四、总结
最后,挑山工的精神能永驻每一个同学的心间,能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
板书:
信息排行
《挑山工》教学设计
2010-07-23 17:21:58 来源: 点击:
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体会挑山工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谈体会。3 能给插图题词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梯形面积的计算
下一篇:《小树的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