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夫妻送儿外省上大学 不舍放手就地找工陪读
2013-11-15 12:37:50   来源:    点击:

  今年开学,一对来自安徽合肥市庐江县的夫妻送儿子来成都读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  丈夫老刘当上了这所大学的门卫,妻子黄大姐在学校超市的速食店里卖鱼丸。日子过得很紧巴,夫妻俩却过得很快乐,因为

  今年开学,一对来自安徽合肥市庐江县的夫妻送儿子来成都读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

  丈夫老刘当上了这所大学的门卫,妻子黄大姐在学校超市的速食店里卖鱼丸。日子过得很紧巴,夫妻俩却过得很快乐,因为儿子就在身后的地方学习、生活,每周和他们见一次面。

  “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老刘对成都商报记者说。

  他做到了。

  儿子的高中时代 关掉书店到学校附近打工

  今年11月才满17岁的刘理此前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小学和初中就在自家附近,刘理上完早读课,还会回家吃个早饭。

  3年前,他到离家30多公里远的庐江中学读高中。老刘迅速关掉了经营的书店,举家到学校旁租房居住。由于书店关得太急,很多货都没有出清。“后来回去一看,很多都发霉了,卖不了。”老刘惋惜地说。

  在异地的生活并不容易,光房屋租金一年就要9000元,“菜也贵,我们那边买2元一斤的菜,在这里要卖四五元。”黄大姐说,她每次只买半斤,炒给儿子吃。为了维持生活,老刘夫妇在中学附近的菜市上找了一个杀鸡宰鱼的活儿。但无论生意多好,每天上午10点半左右就会收摊,赶回家给孩子把午饭做好。

  三年下来,存款用尽,还欠了好几万的债。

  儿子的大学时代 安家在学校旁招待所的天台上

  如今,一家三口人又聚在了一起。“他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我就想到过来陪他了。”黄大姐说。如今,在距离家乡1517公里的成都,夫妻俩已经生活了两个月时间。

  上个星期五下午,成都温江某大学内,43岁的老刘正在门卫室值班,这是他刚找到的工作,他看着学生们进进出出,提醒把自行车停到指定位置。他这天值的是白班,下午5点就可以下班了。下班后他就在学校的食堂吃饭,吃完就要回家睡觉,第二天要值早班。

  回的这个家是距离学校东门外不远的一处招待所的天台,四个小隔间里最靠边的一间,一个月400元钱。记者在这里看到,天台上晒满了旅馆的床单,三台半自动洗衣机哐哐地转着,地上漫着水。

  相比之下,在速食店工作的黄大姐要忙碌许多。鱼丸、凉面食品很受大学生欢迎,她下午2点上班,顾客络绎不绝,直到晚上8点,才渐渐少了。她摘下卫生口罩,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准备坐下吃晚饭。透明塑料盒里,装着从食堂里打的3毛钱白饭。没有其他的菜,她从凉面摊上舀了一小勺咸菜丁,均匀地洒在上面,又冲了一点开水,然后把饭盒放进了微波炉。

  晚上11点,兼职的店员已经赶回了寝室。黄大姐擦完灶台,从冰柜旁边拖出一个装满空瓶子的塑料袋,这是她工作之余的“兼职”。“一个空矿泉水瓶可以卖6分钱”,这一袋大约有十几个瓶子,“不知道这个怎么算?”她提着一个空洗洁精瓶子问记者。

  但和高中时不一样,刘理住进了大学宿舍里,一般周末才和父母聚一次。

  记者去采访时正好周末。本来之前刘理说要到他们那里去住一晚,但后来又打电话来,说要和同学聚会,晚上就不来了。老刘并不以为意。“你有时间就去图书馆,去自习室!别和我们在一起。和同学一起活动也好。因为读大学不只是学知识,还要多接触社会,多和人打交道。”他反复叮嘱儿子,和同学一起,“买水买饮料,都要主动一点,别显小气”。他连电话也很少给儿子打。他自豪地翻开手机通讯记录,10月19日通过一次话,再次通话在10月26日了。“那次他主动打给我,我没接到,才打过去的。”

  儿子的未来 父母想放手却又舍不得

  老刘本不打算留在成都。“我父母也60多岁了,我也想多尽尽孝心。”

  来成都后,妻子有次试探着问儿子:“我们留在这里好不好?”儿子问:“你们找得到工作吗?”妻子说:“我已经找到了。”儿子“哦”了一声,“嘴翘起来了,看得出挺高兴的”,黄大姐对丈夫说。“那再陪他一段时间嘛。”老刘沉默了一会儿,回答妻子。他对记者解释说,“娃娃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心里难免不安。我只是想通过这样的行动表示对他的支持和鼓励。”

  “亲戚都说我不能这样,孩子终归是要独立的。”黄大姐的眼泪夺眶而出。在这里,她没有朋友,没有亲戚,有时下班下得早,她不想回到冷清的出租屋,便在校园里走一走,常常无意识地就走到了儿子的宿舍楼底下。“远远地看一看他的窗户,心里就觉得很满足了。”她说。虽然在成都的生活很清苦,但周末聚会时,一家三口就可以挤在出租屋的那张大床上,聊聊这一周的学习和生活,她就会觉得很快乐。

  打算继续在成都住多久?夫妻俩答案不一。妻子说可能一两年,丈夫说可能明年春节就回去了。

  老刘一直想回家乡,把书店再开起来。在家乡,有忠厚老实人缘广的父亲,有当过妇女队长、在当地也算一方人物的母亲。他可以每天泡上一杯清茶,陪父母在太阳下坐着,和亲戚朋友们聊天。“前半生我都为孩子而活,后半生,我希望也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父母搬家的N个理由

  “像很多父母可能会直接选择让孩子住校。”记者问。

  老刘摇头。“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他说,“我们镇上有一个人,在外面当包工头,撇下娃娃没人管,最后没培养出来。他是赚了三、四十万块钱,有什么意思呢?”

  这个人其实是老刘的亲戚。黄大姐说,平时聚会,虽然夫妻俩没有钱,但亲戚朋友都很羡慕他们,因为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 “他不到5岁就通过了小学的入学考试,从来没下过前三。高二就参加高考了,当年就高了重点线29分。”老刘呵呵笑着,在记者面前夸耀着。

  黄大姐没有丈夫想得那么多。她就是觉得儿子年龄小,又单纯,怎么都不放心。这个夏天,亲戚已经在离家只有约两小时车程的南京某大学给她找了一份月薪3300元又包吃包住的工作,直到他们来成都后,都还在打电话劝她去。“但钱没有儿子重要。”她最终还是婉拒了。

  记者手记

  有一种爱

  叫做放手

  我很羡慕作为书店老板时的老刘。书店主要经营教辅资料和文具,和学校一街之隔,从来不缺顾客。他的一天,往往就在清茶和亲戚朋友的陪伴下,缓缓地流过,安定、闲适。

  但为了儿子,他两次选择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一种不安定,也不闲适的生活。我也佩服这样的父亲。相比那位以“读大学不如开杂货铺”为由而不准女儿读大学的父亲,他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责任感可能更容易被我们认同。

  只是,听到老刘感叹“后半辈子想为自己而活”,看到他的妻子仔细计算着矿泉水瓶的价格时,我也会感到一阵心酸。

  对父母的千里相随,刘理心里可能也是五味杂陈。他原本答应了记者的采访。但三个小时后,他又打电话过来,说还是不接受采访了。此后,不管记者打电话还是发短信,他都没有再回应。老刘夫妇也不愿意和记者再聊了,因为“儿子很生气”。

  在夫妻俩的同事和刘理的辅导员眼中,只有17岁的刘理其实已经是个大人了。同学的描述是,个子有些高,长了胡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辅导员说,刘理和同学相处得很好,优秀、积极、活泼,最近还在帮忙准备迎新晚会。

  成都商报记者在和老刘夫妻接触时,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关心和不舍,是想放手又放不开的纠结。人们常说,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无尽,但放手却终有时候。什么时候放手?在采访中,老刘夫妇也在反复问自己。希望答案不会来得太慢。(记者 王冕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骨折女教师单膝跪椅为小学生上课(图)
下一篇:家长课堂:如何与初三孩子沟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