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闻广角】有多少学生愿意走进职校大门?
2016-09-18 15:02:11   来源:工人日报    点击:

图为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汽车修理项目的比赛现场,一名参赛选手正在检查车身。  长期以来,学习不好的孩子才念职业学校。这样的偏见,使得职业学校在招生时,毕业生在升学、就业时,都面临一定困难。  我...

“我们只能去山区学校找生源”

  “以前,我们招生还是在城区,后来就去郊区学校招生,到现在,我们只能去山区学校才能找到生源,而且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北京一所职业学校的招生老师告诉记者,“过去,技校毕业变成国企工人,能进城,这对郊区学生有吸引力,现在就不行了。”

  结果,这些生源质量不佳的学生入读职校后,面对数理化等理科课程,非常吃力。“一个简单的电路图,也要教很久。”

  “目前企业升级转型急需两类人才,一类是有组织管理能力的领军型人才,还有一类就是高技能人才。”金琰在长期与各类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紧缺状况深有感触。此前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20%,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5%。

  “现实中,往往是中高考失利的学生、或者无法在当地参加高考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才会在无奈之下选择职业教育。”在金琰看来,技能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 “错位”,而这种“错位”的背后,正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层次落差。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低人一等”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困扰。“中考时,中职放在普高后招生,高考时,高职是最后一个录取批次,在教育管理体系中,职业教育被作为一个层次而不是一个教育类型。”熊丙奇认为,近年来教育部门在中高考时已把一些职业学校纳入提前批次实行单招,但总体而言,只要批次录取的概念存在,职业教育的地位就难以翻身。

  2014年6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点为1103名优秀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不过由于未被纳入学位体系,此次授予的“工士”学位只具象征意义。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为职业教育设立“工士”学位以示激励,此后关于“工士”学位的讨论多次进入公众视野。

  “设立‘工士’学位,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激励职教学生,而在于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课程互认、学分互认、学生自由流通的渠道,消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壁垒,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平等发展。”熊丙奇说。

  “畅通职教学生成长通道”“建立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不让一次选择定终身”,此前多位职业院校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事实上,上海、广东等多地已经尝试打通从中职、高职、到应用本科的培养通道。其中,上海已有21个专业、26个专业点开展了中本贯通培养,涉及22所中职校,12所本科院校。

  职业精神的培养不能缺失

  赛程4天,耗时22小时,2015年8月,巴西圣保罗,22岁的重庆姑娘聂凤摘得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的金牌。跻身“技能奥林匹克”冠军后,聂凤成为了母校——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的一名教师。

  “把世赛标准引入日常教学,推动发型师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在发廊接待顾客……”聂凤向记者详细罗列着自己一年来密集的工作内容。目前,她正在培训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的队员。

  “我们的发型师在综合素质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艺术素养和职业素养上有明显欠缺。”在带领选手参加、观摩各类国际赛事的过程中,聂凤感受到了差距。“一个发型设计由理念到实现,具体到纹理、色彩、构图、视觉效果这些方面,国外都有系统的艺术培训。日常对待顾客的态度,操作行为的标准规范,工具使用的清洁消毒、整理摆放等,我们的教学也存在不足。”

  目前,全国共有1.4万多所职业学校,年招生规模超1000万人,在校生达3000万人,每年培训各类人员2亿人次以上,已初步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然而,受到课程设置老化、教育教学内容陈旧,师资队伍建设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

  “除了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更重要的是对技能人才职业精神的培养。”在赖德胜看来,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相比,职业精神的培养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指向,“大国工匠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背后,是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支撑”。

  “以焊接为例,焊接速度和焊点质量短期可以提升,但让学生愿意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实训室,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愿意花时间钻研技术,这才是职业教育长远的培养目标。”杨秀英语重心长地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长在稀里糊涂中买单 自费筛查项目真是为孩子健康?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