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法规 > 正文

“国培计划(2012)”——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培训实施方案
2012-10-01 22:00:29   来源:    点击: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2012)”的总体部署和《关于组织实施安徽省“国培计划2012”项目的通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2012)”的总体部署和《关于组织实施安徽省“国培计划2012”项目的通知》(皖教师〔2012〕12号)的要求,为确保安徽省农村初中教师远程培训取得实效,全面、大幅度提升安徽省农村初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水平和师德素养,结合我省农村初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现状,特制定如下培训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利用远程网络,为我省培训20000名农村初中骨干教师。培训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为宗旨。围绕“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主题,努力实现如下目标:
    (一) 师德修养得到提高,职业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二) 掌握《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具体内容和要求,自觉地将《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三) 掌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体系,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构建学科教学知识体系。
    (四) 优化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技能,促进新课程教学理念有效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能力。
    (五) 掌握校本研修的知识和方法,提高校本研修能力。
    (六) 养成良好的远程学习、研讨习惯,提高远程学习能力。
    二、培训时间(2012年8月1日——2013年1月10日)
    (一) 培训准备(2012年8月1日——2012年10月14日)
    主要目标任务:开展学员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平台、整合培训资源;成立组织管理机构、选聘学科首席专家、组建远程培训专家团队、遴选培训对象和网络班级辅导者(按100:1配比)、组织实施远程培训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组建网络班级(以县区为单位,100人左右编一班),按班级集中进行训前技能培训;整理参训学员信息,举行开班仪式。
    预期成果:培训方案更加完善,培训资源配置齐全,平台数据准备完毕;通过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培训者团队职责明确,学科辅导实施方案制定完毕;参训学员明晰学习流程,做好学习准备。
    (二) 培训实施(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2月30日)
    1.培训阶段(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2月10日)
    ①线上学习与线下集中研讨:2012年10月15日—11月30日
    主要目标任务:学员观看视频课程、阅读课程文本资料;通过交流平台的各项交流功能组织学员参与互动交流,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开展在线集中答疑,实现辅导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间的教学互动;通过作业初步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效;各班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由班级辅导者负责,定期组织本地参训教师开展线下集中研讨。
    预期成果:参训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践行师德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了解初中学科教育最新动态、学科教学前沿理论,有关专业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掌握新修订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体系;新课程教学能力、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远程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辅导教师队伍,通过远程教学和管理的实践锻炼,打造一支“能研、善训、会导”的教师远程培训专家和名师团队。
    ②校本实践研修:2012年11月10日—12月10日
    主要目标任务:参训教师所在学校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参训教师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岗位实践,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预期成果:提升教师校本研修能力,明确学科校本研修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教师能够在参与和指导学科校本研修活动中提升专业素质,发展专业能力;帮助学员树立将所学所思从认识层面提升到指导实践的意识。
    2.跟进指导阶段(2012年12月11日——2012年12月20日)
    主要目标任务:组织学科专家到市、县开展访问指导活动,通过现场专题讲座、课堂示范教学等形式,开展学科研讨,引领探索教学反思,在互动交流中优化教学过程,积淀教学经验。
    预期成果:学员学到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通过专家指导和研讨,切实解决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新困惑、新问题。
    3.评估阶段(2012年12月21日——2013年1月10日)
    主要目标任务:学科汇报交流,学员培训成绩评定;评选优秀辅导教师、优秀班级辅导者、优秀学员等;充分挖掘培训中的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及时整理汇编;进行项目自评,同时接受第三方评估,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建立学员学习档案。
    预期成果:形成学科培训总结和班级辅导总结报告;建立一套较全面的学科生成性资源库;形成较完整的学员学习培训档案;形成项目自评报告和总结报告。
    4.资源服务
    资源服务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
    (三)跟踪服务(2013年1月)
    培训结束后,加强后续跟进,构建培训对象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时跟踪指导,及时答疑解惑,通过QQ群、电子邮件和电话等形式,让培训对象交流培训所得、共享培训成果。
    1.成立训后服务工作室:对学员培训开展调查摸底,把所有学员的基本情况、所在单位的情况、服务需求信息等汇编成学员信息库,及时掌握有关情况。
    2.建立训后跟踪服务呼叫中心:接听学员服务需求电话、主动回访学员。
    3.搭建专家服务平台:在专家教授和学员之间搭起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对学员教学教研提供咨询服务。
    4.组织训后回访:组织各个层面的培训工作者和专家教授进行训后回访,定期邀请学员开展训后座谈活动。
    三、培训对象
    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阜阳、宿州、六安、亳州、滁州九个市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和能力,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四、培训学科、内容及学时
    1、培训学科
    初中15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心理健康。
    2、培训内容
    围绕“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的主题,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研修学习。培训内容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设置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模块。各学科培训课程详见附件1。
    3、培训学时:75学时。
    五、培训方式
    充分发挥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
)网络平台优势,采取远程在线学习、线下集中研讨、校本实践研修与跟进指导和资源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
    (一) 组织方式
    采取班级(在线虚拟)化组织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编班,原则上每100人左右组成一个网络班级。对于参训教师人数较少的县(市、区),由市教育局统筹协调,以市为单位组班,指派辅导者。每个网络班级设班级辅导者(学科对应)1名,辅导者在当地县级及以上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骨干培训者中遴选。班级辅导者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市组班的,要以县区为单位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织进行合作式网上网下学习、研讨、交流活动等。
    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对本县参训教师分班分批组织集中指导,进行培训技能训练,组织网络班级管理和网下集中研讨活动,开展校本实践研修阶段的检查指导和考核验收工作。
    (二) 学习方式
    1.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集中研讨和校本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相互渗透融合,在理论学习中强调实践案例分析,在实践研修中突出理论与能力提升,在交流研讨中分享经验,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2.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引领学员研讨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在参与、合作和专家指导下主动建构、总结反思教育教学经验,发展实践智慧,提升实践能力。
    3.灵活采取对话式、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课程实施的实效。
    (三) 辅导方式
    1.专家在线值班
    实施专家在线值班制度,每天安排1名专家值班,根据专题内容、以及学员提交的问题等设计讨论主题,有效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包括主题研讨、点评作业和回答问题等,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引领学员学习进程。
    2. 集中辅导答疑
    (1)线上辅导: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在线集中辅导答疑,预先在“答疑区”开展学员问题征集,针对共性问题,采用文字、音视频等方式进行集中答疑,首席专家主持,学科辅导团队全程参与,引导学员深度学习。
    (2)专家访问式指导:安排专家指导组到市、县(区)进行访问式指导。活动采取现场专题讲座、课堂示范教学等形式,开展学科研讨活动,引领探索教学反思。访问式指导的生成性资源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其他学员共享学习。
    3.班级辅导
    (1)训前:班级辅导者通过参加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熟悉项目特点和要求,科学制定本班级学员管理办法;对学员集中进行远程培训技能训练,督促学员在培训平台及时注册等。
    (2)训中:全程全员全方位跟进学员的学习,保证每天登录平台的时间,对本班学员的参训率、有效学习率、在线学习时数等进行及时统计与督导;组织线下集中研讨;根据培训进程编辑并发布班级学习简报等。
    (3)训后:根据学科校本研修活动主题和方式,指导学员岗位实践活动;综合评定本班学员培训成绩,配合开展学员评优工作,撰写班级培训总结等。
    (四) 教学活动设计
    1.线上: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以“助学”的方式运用视频课堂、问题答疑、BBS、E-mail、短信平台等交流方式,支持参训教师学习。
    (1)自主学习。学员登录网络平台自主观看视频课程、研读文本材料、浏览课程相关案例。
    (2)主题讨论。根据专题内容、以及学员提交的问题等设计讨论主题,通过交流平台的各项交流功能组织学员参与互动交流,实现辅导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间的教学互动。
    (3)问题答疑。学员参与“答疑区”的问题征集活动,参与辅导教师文字、视频等方式的在线集中答疑。
    2.线下: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由班级辅导者负责,定期组织本地学员参与线下研讨。
    (1)本地研修。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班级辅导者定期组织班级成员参与线下本地学习研讨活动。
    ①小组讨论。针对计划规定的每阶段学习内容,有计划、有主题、有小组发言提纲,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集中进行交流与研讨。研讨期间做好记录、之后做好总结,形成小组总结报告提交至班级,形成简报后发布至教学平台。
    ②实践观摩。以小组为单位,在线学习之余,结合专题学习内容,在班级辅导者的组织下,由小组内一位教师上一次教学实践观摩课,引导学员学习和研讨,实现观摩与研讨结合。
    ③岗位实践。把专题学习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技能与方法。小组内一校或几校同科教师集体备一节课,交叉排课,相互听课评课,评选出小组优质课;在此基础上,以班、县(区)为单位推选出最有创意课、最有争议课、最有价值课,并将其教案、课堂教学实录电子文本、课后反思等上传到网上,邀请专家、学员评课议课,相互交流,借助远程培训平台,实现与专家、与同伴的专业对话和互动交流,获取对岗位实践的指导和帮助。
    (2)跟进指导。培训期间,安排专家指导组到县(区)学员中进行访问式指导。
    (3)拓展研修。借助双向视频系统,通过镜头前的面对面交流来开展交流研讨。这对于县域内学员人数较少的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小学科具有较强的可操性。
    (4)资源服务
    网上学习资源对参训学员开放时间延续至训后,为学员的校本研修和岗位实践提供持续性支持。积极整合生成性资源,拓宽自主学习途径。
    (五) 考核评价设计
    1.质量监控
    (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对“区域、学科、班级、个人”的学习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实时通报。
    (2)将参训率、在线学习时间、参与互动研修情况、作业数量等作为定量监控的重要指标。
    (3)市、县(区)级项目执行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参照各项学情数据管理协调本县培训工作。
    (4)学员所在学校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实时掌握学员的研修成果,引导学员有效学习,避免形式化。
    (5)学员考核评价。对学员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评价贯穿项目全过程。突出绩效评价,促进学习成果用于教学,做到训教合一。运用培训平台的评价系统,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确定合格与否。
    考核环节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评价方式 权重
    训前 在线提交 按时提交需求调查问卷、对课程的建议、教学实践案例和问题单等。
    平台自动评价20%
    训中 在线学习时间 观看视频课程、阅读课程文本资料,要求达到2250分钟以上。 平台自动评价10%
    参与互动交流 在学习平台中的 “文章”区、“论坛”区、“答疑”区参与互动。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10%
    课程作业  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作业。 人工评价20%
    线下研讨  参加线下小组学科讨论活动(拓展研修)。 人工评价 0%
    训后 校本研修培训小结 参加实践观摩、岗位实践活动,完成研修报告,由班级辅导者记录活动情况并评定成绩;提交培训收获、改进措施和个人发展规划等。人工评价 30%
    (6)班级辅导者考核评价。根据班级辅导者工作职责,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班级辅导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将合格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提高班级辅导者班级辅导和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班级辅导者在远程培训中的骨干作用。
    考核
    环节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评价方式 权重
    训前 集中培训 认真参与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达到集中培训考核合格水平。
    人工评价 10%
    班级管理办法 按时、按要求制定并上传班级管理办法。 人工评价 5%
    学员注册 督促本班学员按时注册学习,注册率学习率达100%。 平台自动评价10%
    训中 学情统计 每周进行一次班级学情通报。 人工评价 5%
    线下研讨 利用多种方式组织线下研讨活动,积极编辑整合并上传活动材料。人工评价15%
    班级简报 编写线上学习及线下研讨学习简报不少于3期,简报内容翔实,形式美观。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20%
    训后 校本实践研修 指导学员校本研修活动并督促撰写课例报告,编写实践研修班级简报不少于2期。 人工评价、平台自动评价结合 15%
    培训小结 客观评定本班学员培训成绩,配合开展学员评优工作,撰写班级培训总结。 人工评价 10%
    学员成绩 班级学员本次培训合格率不低于98%。 平台自动评价 10%
   
    2.总结评优
    (1)对项目进展、项目实施、项目创新与经验、项目问题与绩效及时进行自评。
    (2)并接受省教育厅的评估,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评估及第三方评估。
    (3)建立激励机制,制定评优奖励办法,对优秀辅导教师、优秀参训者、优秀县(区)项目机构、优秀班级等进行表彰,并上报至教育厅。
    六、培训师资
    (一) 学科首席专家团队。从高师院校、 科研院所的教师培训学科专家中聘请。进行培训需求调研,主持培训课程方案的研制,确定课程设置;设计学科培训课程资源开发方案;带领学科专家团队制定学科辅导方案;指导并参与学科集中辅导答疑及训后实践研修等。
    (二) 学科辅导专家团队。从高师院校、 科研院所、一线名师中选聘。每学科2-5人。制定学科辅导方案;负责对本学科“问题包”的收集;在线开展教研活动,实行在线值班;根据培训进度布置学科作业并及时评价;编发学科简报;设置线下研讨主题,引导班级辅导者组织学员线下主题研讨活动;发现、推荐实践活动中的优秀教学典型案例等。
    (三) 班级辅导教师团队。从当地县级及以上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骨干培训者中根据网络班级数量按1:1遴选。负责组织管理本班学员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研讨;编发班级学习简报;归纳学员疑难问题并反馈给学科辅导团队;配合学员成绩评定及评优工作等。
    七、特色与创新
    充分整合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将面对面的项目骨干培训与远程培训紧密结合,坚持远程培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为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区域内均衡发展,探索新模式,积累新经验。
    (一) 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内容上:“省培”与“国培”有效结合,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形式上:专家引领与评论案例相结合,对参训教师的专业提供高端引领、对焦点问题进行逐层分析与探讨。设置上: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注重把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整合为生成性资源补充到课程资源中去。
    (二) 合理组建培训团队。组建三级辅导团队,实现导学;组建教学支持服务团队,实现助学;组建行政督导团队,实现督学。
    (三) 科学设计培训环节。教学环节将“人机交流”和“人际交流”有效结合,线上线下相互贯穿,注重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归实践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评价环节体现人文性、过程性,注重“质”与“量”的结合。
    (四) 按需搭建培训平台。光纤接入互联网,提升速度和可靠性;服务器集群实现负载均衡;五级主页(项目主页、区域主页、班级主页、学校主页和个人主页)实现信息充分交流共享;三项平台(学习平台、辅导平台和管理平台)满足全方位的教、学、研、管等功能。
    (五) 合作开发地方资源。与省内外知名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促进我省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六) 高效实现支持服务。实现ICS服务集群,即IT运维,CC(呼叫中心)坐席,Super服务;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构建“三网合一”的培训支持服务系统;通过举行专门的网络学习技能培训,开通多种咨询和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多种评价机制等方式构建支持服务机制,牢固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意识,力争做到及时、热心和周到。
    (七) 深入优化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中构建“四合一”特色管理模式,即管理学习、管理培训、管理资源、管理效果;建立3个“四”管理机制,即“省、市、县、校”四级协调机制,“行政推动、训教联动、校本促动、发展带动”四轮驱动机制,“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制度保障”四项保障机制。
    八、培训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顺利推进,实行省、市、县(区)、校四级项目管理模式,坚持“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分级管理、联合培训”的管理体制。
    (一)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国培计划”—— 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建项目执行团队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执行团队负责人由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下设执行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具体名单见附件2。
    (二) 建立健全各级培训机构管理体系,各市、县(区)教育局也应成立相应的项目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口管理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制度建设,保障培训经费投入,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三) 参训学校对培训工作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和正确引导工作,积极为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创造有利条件。
    (四) 加强对培训工作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和评估,组建督导团队,各市负责师训工作的负责人为督导团成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培训结束后,及时向省教育厅提交总结评估报告。
    九、技术支撑
    组建技术支持团队,负责培训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根据培训需求不断更新改造,构建灵活、高效、开放的远程培训网络服务平台,融合学习、辅导、管理、远程在线视频课堂等系统功能,实现培训中“教”与“学”的互动,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做好培训期间的各项技术支持工作,为远程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提高服务水平,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帮助参训教师顺利进行远程学习;实行12小时值班服务机制,保证学员的咨询及时得到答复,提高培训满意度。
    十、培训经费
    本项目为免费培训,不向学员收取任何费用。我们将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算,根据培训经费标准,本着专款专用、节约开支的原则,确保远程培训资源有效开发、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技术支持服务到位、各项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同时,我们将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务院 《教育督导条例》
下一篇: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