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师进修学校 储俊
时下,我国中小学教师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如: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学历培训、计算机全员培训、培训者培训,此外,还有班主任培训、远程教育培训、中小学校长与主任培训等。1999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第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不满5年,紧接着2003年又实施了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志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如今正方兴未艾地进入了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那么,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实施培训呢?它又有什么依据呢?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培训不是凭空想象的,它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讨、研究和论证,具有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政策依据。
一、教师培训的理论依据
1、终身教育理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新事物、新能源、新行业大量涌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日趋显著,竞争社会对人类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1994年和1997年召开两次终身学习的国际会议,强调“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的生存概念”,把“终身学习” 提高到“生存概念”、“生活方式”的高度。
2、“教师教育”概念的提出
到底是“教师培训”还是“教师教育”,目前仍在争论。相比较而言,世界各国倾向于“教师教育”的说法稍普遍些。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断的探究,才能获得和维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事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过程。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虽然经过了职前教育训练并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不意味着他已经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在职教师还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发展其专业水平。
美国于七、八十年代发起了一场“教学专业化运动”,以培养专业人员的教师教育代替原有的师范教育。日本于1972年开始使用“教师教育”概念。教师教育倡导教师的职前培养与教师的职后培训相互衔接;强调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标。教师教育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培训体制一体化。一体化的师资培训体制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职前培养、在职提高和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具有持续性和衔接性;二是指师资培养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和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共同参与。一体化的师资培养模式是教师成长、成熟和现代教育观念形成的需要,是优化师资培养资源的合理选择,是发达国家师资培养模式的普遍选择,也为我国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的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在中国有着100多年教师教育(师范教育)的历史,但提出并使用“教师教育”这一概念是在21世纪初,即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这是在中国教育政策文本中首次使用“教师教育”概念。2002年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第一次对“教师教育”给予了相对完整的诠释:“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其中,也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这是20世纪60年代全球性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90年代中国具有严格意义教师专业化运动展开以来的必然趋势。
二、教师培训的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有享受“进修”、“培训”的权利,并指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
2、《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1999年1月制定,国务院批转颁布)。
“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教育结构和体制、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年教育部制订)。
“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简称“继教工程”,是教育部师范司1999年3月在青岛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上正式部署和启动的,是面向21世纪中国师范教育和振兴21世纪的中国教育的迫切要求。“继教工程”是一项对中小学教师实施全员培训的工程。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1999年9月颁布)。
此文件出台标志着中小学教师开展继续教育进入了正规化,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运作的合理性、全面性、发展性。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1999年9月颁布)。
该决定提出:“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中小学专任教师以及师范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多渠道筹资设立骨干教师专项资金,在大中小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较大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6、《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指出:“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积极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
7、《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育部2002年3月)
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放到重要位置,明确指出“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作为信息时代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信息素养”在内容上是一致的。
7、《 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2003年9月颁布)。
提出“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快提高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 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高质量、高效益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3年9月)。
该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8、《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育部教师[2004]4号)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是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工学矛盾”,改进教师教育方式的时代要求。
9、《关于支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远程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 教师司[2004]24号)
现代远程培训是实施网联计划突破口,是开展新一轮全员培训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为宗旨,以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契机,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下简称“继教网”)为平台和载体,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构建“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校本培训为基础,远程培训为重要手段”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并结合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进和优化组合。
三、教师培训的现实依据
我国目前有普通中小学教师1043万人,其中81.7%的教师在县镇以下农村地区任教。广大农村教师支撑着中国教育的大半壁江山,这说明中国教师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教育如何为农村培养培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不高、合格率较低,据2005年统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31万名教师学历不达标。此外,农村中小学教师还存在学科配套不齐、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专业素养不高,知识更新较慢、教学显得力不从心。教育科研水平低下,长期教学,不从事研究,盲目教学,靠“天”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新课改,农村不少中小学教师仍是“穿新鞋、走旧路”,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更谈不上新课改转换教育角色,更新教育理念了。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敬业精神不足,上进心不强,思想保守、竞争意识淡薄、创新精神低靡、安于现状的思想。
大量的事实表明,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培训、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