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温泉镇明德小学 胡庆东
常听到同行这样议论,虽然任教几十年了,但是,对于教学技能的理解依然肤浅,教学技巧的运用依然生疏。可以这么说,这并不是同行们的自谦之辞,这是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
新课改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派生出很多新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实现从课堂参与技能到课堂参与技巧的提升 ,已经成为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是以学生行为投入为载体的心理活动,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能是纯粹的行为投入,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心理投入,而且只有合理的心理投入才是实质的参与,才能有利于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发展。从群体角度分析,课堂参与包含着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等特征。这里的全员参与,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的参与者不是师生中的某些人、部分人,而是全体成员;这里的全程参与,指的是师生参与课堂教学不是接力棒式地轮流参与课堂教学,而是每位成员都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所谓有效参与,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主张每个个体参与课堂教学都能够实现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的同步和协调。
我们常常说要面向全体学生,可我们是否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和提供展示的机会呢,当一个老师抛出问题的时候,举手回答者少数,当老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进入深入的探讨的时候,参与的学生就更少了,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或某些能说会道的学生独霸课堂,演独角戏的现象。此时,其他学生在干什么?当听众,当观众,或已被老师忽略,其思维已游离于课堂之外,有时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非常少,而成为课堂的局外人,正是我们在课堂中忽视这些学生,使得课堂成为优生的演练场所,课后成了差生的补课时间,我们常感叹有些学生太调皮、上课开小差、和你不配合,可有没有想过这种现象正是自己造成的。没有全体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量和质的参与,是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重要原因。40分钟里对几十个学生,要真正让优生有所发展,让差生有所长进,的确不是说话那么简单,那么容易。为此,就需要我们运用聪明才智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课堂参与的基本技巧是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所必需的适应性技能,包括感知技巧、专注技巧、质疑技巧、合作技巧等。感知技巧是指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感官,以获取课堂教学信息的技能;专注技巧是指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协调自己的身心状态酌技能;质疑技巧是指学生能用适宜的态度和开放式的提问,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的技能;合作技巧是指学生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新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首先要抓住关键和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最后问题设计要开放,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诱导学生课堂参与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的的计划要心中有数,开展有循序渐进,步步进逼,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们的意图,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并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