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
2014-06-03 22:07:31   来源:岳西师训 岳西县教师进修学校网站    点击:

岳西县莲云辅导小学:储诚明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

县莲云辅导小学:储诚明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面对我们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需要我们老师智慧的引领,使师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智慧喷薄,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下面就我教学中出现的几个案例谈几点做法及思考:
    一、放慢脚步,与孩子同行。
    案例:小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断:
      我出示题目:妈妈买12千克苹果,一共要33.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生列式计算,33.6÷12=2.8(元)……
    课要结束时,师问:“对于今天上课时的例题,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小声议论,没有多少人举手,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地站起来说:“还要找回多少钱?”(生哄堂大笑)。
    师:“怎么能提出这个问题呢?再想想,还能提什么问题?”(学生大多沉默不语。)
    这时,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一边举着给同学看一边说:“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依然不说话,老师没有办法,只好对同学们说“还可提1元钱可买多少千克苹果,列式是1除以2.8,这是一道整数除以小数的问题,同学在课后去思考该怎么做,下课。”

    思考:
    《课标》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于问题情境的预设已引起普遍重视,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更贴近社会生活和儿童实际。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他们的世界千奇百怪,色彩斑斓,课堂上经常出现偏离我们预设的生成,有时让我们感到不可理喻,偏离教学内容,但作为老师的我们一是要静下心来,还以一颗尘封已久的童心,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提出问题,千万不能跟着“乐”,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拖回预设的轨道。这不仅关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他们学习活动是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放慢脚步,与孩子同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捕捉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从熟悉的地方显出新的风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
    二、善于捕捉学生灵动的思维。
    案例:求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数据列式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高各10  5  5)。
    生1  (5×10+5×5+10×5)×2
    生2   5×10×2+5×5×2+10×5×2
    生3   5×10×4+5×5×2……
    交流评析:
    我发现一个学生手举起来又放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问:“××同学,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算法,算法是5×10×5。
    我看他列的是求长方体体积的算式,于是就说:“题目要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不是求体积,”(其他同学都笑了。)
    生:老师,我是求长方体表面积的。
    师: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长方体的一个侧面积是5×10,我把它当作2个5×5,那么4个侧面就是8个5×5再加上上下两个底面积2个5×5,这样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共就有10个5×5,即:5×5×10。
    短暂的沉默后,教室立即响起了掌声。
    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有一种新的解法,列式是5×10×5。”
    师:方法是对的,这位同学根据乘法交换律,交换了因数的位置,其实方法是一样的。
    生:老师,不对,我的解法和刚才不一样。我是把底面积转化成侧面积来计算的,两个底面积的和刚好等于一个侧面积,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5个5×10,所以列式是5×10×5。
    掌声又一次响起。

    思考: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如果老师放弃了那双举起又放下的手,忽视了那张欲言又止的嘴,那么就不会出现这没有预设的精彩和自发的掌声,学生智慧的光芒,创新的火花也许从此消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更要长着一双慧眼,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关注学生那灵动思想的产生。这灵动的思想可能是直觉,也可能是综合推理,也有时会是异想天开,其特征是与众不同。如果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随时把握学生那灵动的思想,并做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努力尝试着把灵动思想浓墨重彩的张扬,扩大这些思想以及有灵动思想的学生数,那我们学生的进步将是整体的、快速的,我们的课堂也将因为学生的灵动而体现着生命的灵动。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案例:乘法意义教学片断:
      师:(课件演示)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100张电脑桌上共有多少台电脑呢?用加法算式怎么算?
    (生开始列加法算式2+2+2+2+2+……)
    过了一会儿,有几位同学想到了什么,停下来,开始和同桌轻声讨论,绝大部分同学还在认真地加着。
    师会心一笑,什么也没说。(生终于都停下来了,并且纷纷举着小手,有的嘴里还在议论。)
    师:(轻声地问)怎么啦?有什么问题吗?
    生1:老师,我们发现100个2相加太麻烦了!
    生2:100个2加起来,算式纸上写不下了!
    生3: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办法呢?……
    师顺水推舟,自然而然地引入乘法教学。

    思考:
    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乘法意义”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老师都耐不住寂寞。往往当一、二个学生有所感悟时,马上就会揭示课题。于是,绝大部分学生奉命停下,仔细倾听那一、二位同学发表意见。其实,这样的探究活动,只是少数思维灵活的同学探究而已,而绝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感悟,没有发现,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被叫停了。我没有被那寂静的课堂打乱教学进程,而是放足了时间,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深刻体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给一束阳光,灿烂一片天地。
    案例: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我们认识了好多图形,谁能说一说有哪些?
    生说出名称。
    师:小朋友,用同样长的4根小棒围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6根小棒能围成一个长方形吗?(生动手搭。)
    生交流,大部分同学都摆了这个图形。
    (这时一个平时难得讲话和举手的小女孩,慢慢举起了小手,又放下。)
    我微笑着对她说,“你来说吧?”(生站起来,低着头不说话。)
    我走到女孩面前,看到她摆的图形,这时大多数学生都站起来看,都说错了,这不是长方形,有的同学发出了嘲笑的声音,课堂有点乱了。
    师:(悄悄地走到小女孩身边)你真聪明,拼出了与别人不同的图形。(生都好奇地静下来看着老师。)
    师:同学们,这虽不是一个长方形,可它比一个长方形更好,你们看出来了吗?(说完把图样画在黑板上。)(生思考、讨论。)
    师:看出来了吗?
    生:我看这里不但有长方形,而且有两个呢。
    顿时,教室炸开了锅,小手林立,大声叫着“我、我……”
    小女孩抬起了头。

    思考: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多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对每个人的影响更是不尽相同,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外,还要有民主教学观,教师要接纳和尊重学生,多给予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接纳自我,体现自我,从而努力改变自己。 倾听、微笑,让学生心存一份美好的感觉,满含鼓励,接受心灵的引领,学习的信心由此倍增,抬起了头。课堂教学也出现了没有预约的精彩。
    五、不能省略引导这缕阳光。
    案例: 小明有9张邮票,小亮有6张邮票,小明邮票比小亮多几张?
        生:列式解答,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1)9-3=6(2)6+3=9(3)9-6=3
    师:同学们这三种算法正确吗?
    师:那么你喜欢哪一种呢?并告诉老师你喜欢的理由。
    生1:我喜欢第一种,因为9减3得6,所以小明邮票比小亮多3张。
    生2:我喜欢第2种,因为6加3得9,所以小明邮票比小亮多3张。
    生3:我喜欢第3种,因为9减6得3,所以小明邮票比小亮多3张。
    师:那你们最喜欢哪种解法呢?(师预设是第3种)
    学生有的喜欢第(1)种,有的喜欢第(2)种,也有人喜欢第(3)种。
    师:再想一想呢?(生沉默不语。)
    师:(无可奈何)那我们今天先这样,以后再讨论吧。

    思考:
    课堂教学中,实际生成游离我们预设的目标时,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思维,但是尊重学生思维并不是完全被动地被学生牵着鼻子随意走,或者担心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不敢乱讲,感到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我们应及时主动引导,用我们的智慧,引领学生的思维,点拨矫正,做到去伪存真,殊途同归。绝不能含糊不清,一带而过,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预设、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如果面对偏离预设的生成,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就不能够深入,就不能提升其思维的层次,更不会形成对事物正确的价值判断,所以老师应该静下心来,冷静面对,从容大胆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归队。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省略引导这缕阳光。
    理性地看待生成,有效地应对生成,是我们的追求。面对课堂,我们教师要有弹性地预设,更要关注动态的生成,要用我们的智慧引领生成,开放地接纳生成,科学、艺术、有效地应对生成,我们课堂才能让人看到令人叫绝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才能让人聆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才能捕捉到生命绽放中最精彩的音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好诗意的语文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