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正文

话 谈 备 课
2014-04-24 16:35:53   来源:岳西师训 岳西县教师进修学校网站    点击:

毛尖山辅导小学 陈 珍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要上好课,就得备课。怎样才能备好课呢?不同的专家可能有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教师也可能有不同的经验。正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才会有思想的碰撞,...

毛尖山辅导小学  陈  珍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要上好课,就得备课。怎样才能备好课呢?不同的专家可能有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教师也可能有不同的经验。正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才会有个性的飞扬。
    我喜欢有个性魅力的教学,所以主张备课也要具有个性风采。
    一、张扬个性,备课要去除形式化
    从某种角度而言,语文教学带有更多的艺术性,语文备课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一种个性化的要求,统一的模式、程式化的艺术,只能助长教师复制教参、抄写教案风气的形成。如果教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自己追求的风格、用自己创造的设计来备课,就会增加备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促使自己去学习、去琢磨、去钻研、去创新。因此,语文教学要大力弘扬个性,备课要去除形式化。
    第一要去除管理上的形式化。教学管理不要局限在检查教案上,检查教案也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数数教案的字数、课数,看看教案的格式、书写,查查教案的时间、进度等等,不是督促教师备好课的关键,备好课的关键不在形式,而在用心。
    第二要去除内容上的形式化。从教师备课内容的结构来看,一般有这么几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看起来似乎很全面,但如果每课都按这几个方面去做,就会局限思路,扼杀创意。我倒觉得,教师在下足这些功夫之外,完全可以添一些新奇的想法,去尝试一些新点子,产生一些新灵感。根据课型特点、课文特色、教者特质去作一些改革,从某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和突出,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这样,备课很有可能出新,课可能上得别具风味。
    第三要去除程式上的形式化。从备课的流程看,一般先是读教材,接着看教参,然后写教案。这种流程容易受教材作者和教参编者思路的约束,不容易产生教者自己的新思想,难以实现创造性备课。如果跳出教材和教参之外,先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构思,凭借自己的灵感,从自己的第一感觉出发,拓宽自己的奇思妙想,定能产生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点子,构想出一些教学的超常框架,然后再回到教材和教参中去充实、改造、生成。这样的备课就能真正做到独具匠心,具有个性风格和魅力。
    二、吃透教材,备课要深挖教材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不同,教学目标不是明显地摆在那里,而是需要反复研究教材,进行挖掘。无论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无论是工具性方面,还是人文性方面,其教学点都隐含在文本中,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吃透教材。
    第一必须熟悉整套教材。备课时,教师不仅要仔探导每篇课文文本,而且还要尽量多地涉猎与文本相关的其他信息材料。不仅要探寻本课的教学知识,而且还要探寻本单元、本册、全套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备课:一是针对整套教材备课,依照课程标准,明晰整个小学六年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二是针对每册教材备课,提出学期重点教学目标任务;三是针对每篇课文进行备课,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如有的教师采取这样的做法:先把每篇课文的知识点一一分解出业,按册分类归纳,得出一个完整的知识序列,然后进行分析。相同的知识点,有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中,并有所侧重有所联系,这就要进行比较、统筹安排。不同的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中,要注意它们的衔接和贯通。
    第二必须反复读教材。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材不仅要研读,而且要朗读。通过研读,把握文本的内涵要旨,掌握课文内容,理清纹络,明了课文的写作特点等等。通过朗读,促使自己尽快地进入课文,入情入境,在吟咏中感觉文字的韵律,体验语文的节奏,领会文本的韵味,体察作者的情感,找到授课的心理感悟点。
    第三必须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去解剖教材。先从整体入手,概览文本;再深入文本的局部,感知具体内容、理解语文要素、体会情感意蕴;最后跳出文本,把握文本主旨、概括文体特质、评价文本价值。
    第四,明了教材中有什么和缺什么。在教材的简略处求扩展,省略处求补充,概括处求具体,暗含处求明朗,空白处求生成。
    值得一提的是:有经验的教师,把课备好后不急于立即付诸讲堂。待心静下来后,再反观教案,反思设计,反阅教材。这样不公可能查漏补缺,还可以反复咀嚼、慢品细磨,把课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备课切忌赶鸭子上架,要尽量在教材中、教参中,在自己的博物院案中多走几个来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备出有自己见解的好课。此外,教师还要增加文化积累,打通教材的外部通道,以求旁征博引。
    三、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具体学情
    由于生活地域有别、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方式、学习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凸显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学习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某学生与某学生之间的差异;二是不同群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如某地区与某地区、某学校与某学校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必须会反映在教学中,因此在备课时必须予以事先分析,进行预计,而且预设越充分越好。
    第一要分析学生对教材的反应。我们知道,教材具体到一篇课文,反映的是某一特殊地点、特殊时间、特殊背景下特殊事情,而不同学生对此会有不同的感知和反应,在学习过程中会从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对接和匹配。如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多少认知,会关注哪些方面,可能忽略哪些方面等等,教师对这些都要有所掌握。怎么掌握呢?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预习”。如果教师能从备课的角度精心设计,布置具体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具体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并在课前及时反馈,就一定能从预习中获取许多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备课,一定会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要分析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设计。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会展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有的情绪化一些,有的深沉一些,有的肯动脑筋,有的喜欢倾听……对这些,在备课时都要加以区别,设计不同这形式,满足不同喜好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有的工于创新……对这些,教师备课时也要尽量考虑,从多方面进行准备,用不同深度和难度的教学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
    第三要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无论是新课文还是老教材,无论是识字、阅读还是口语习作,无论是高年级还是刚进入小学的新生,语文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在进入小学的新生,语文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在进往前小学之前都具备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有多厚,与具体语文学习内容有多少联系,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有充分的了解。
    四、多种预设,教学构架要作多样准备
    教师在仔细吃透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进行教学设计。一般而言,教学设计要规划好教学实施的方案、选好教学方法、拟清教学思路、准备教学材料、设计教学的环节和步骤等等。把这些进行配合匹配,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结构,把它用文案的形式编制下来,就成了我们常说的教案。教案只是教学的一种预设,但在实践过程中,二者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教学设计要留有变化的余地。
    一般的做法有两种:一是预留变化空间,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没有固定的模式,相对灵活,主要依靠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二是在备课时,做好教学预案。根据教学假设,至少准备一种预案,如果需要还要准备多种预案。
    另外,不同的课型要有不同的设计,阅读课与口语交际课、习作课,教学的基本结构肯定不能按一样的模式来设计。同一课型,教学内容不同,也不能按一成不变化的模式来设计。最好在基本的教学结构模式上,设计一两种变式,或者留下应变的时间和空间。一堂课不要设计得太满,教学环节不要太琐细,要尽可能粗线条一些。
    五、扬长避短,备课要从教师自己特长看手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备课和设计教学时要权衡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新课程下的教学虽然反对作秀式的表演,但教师能通过自身语文素养的展示来表现语文的魅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起到身教言传的作用。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自己所长适当设计一些展示个人语文风采的环节,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缺陷有足够的认识,应尽量想办法加以弥补或回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备课放在第一位
下一篇:最后一页